【書評】《我的孤單,我的自我》:即使女性地位提高,社會基調仍然是批評不生育的女性

  发布时间:2024-05-21 00:17:06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36歲的室友四年前與染上毒品的前夫離婚,「逃」到上海。剛離婚,還沒有從離婚這股勁中緩過來的她就被母親要求就開始尋找下一段婚姻,讓她趕緊再找一個人把自己嫁出去。室友哭笑不得:「我真的不能理解我媽了。你看 。

36歲的書評使女生育室友四年前與染上毒品的前夫離婚,「逃」到上海。孤單的調仍的女

剛離婚,自即還沒有從離婚這股勁中緩過來的性地性她就被母親要求就開始尋找下一段婚姻,讓她趕緊再找一個人把自己嫁出去。位提室友哭笑不得:「我真的高社不能理解我媽了。你看就連我婚姻已經失敗了,會基她還是然批要逼著我結婚,還跟我討價還價,書評使女生育說必須要我去相親,孤單的調仍的女不然我這一輩子就完了。自即『你老了以後怎麼辦啊沒有人陪?』『你要是性地性生病了有個人在身邊好歹能照顧你啊!』『你要有個孩子才能託付終身啊!位提』」

這回輪到我驚訝了。高社因為我的會基母親在每次與我的電話交談中也時常像這樣對我「循循善誘」:要趕快找一個男人,不然我老了就會「被剩下」,只能被男人「挑」了;要趕快結婚,不然我會孤獨終老;要快點生孩子,不然我就不能生孩子了。

有一次,我實在沒有忍住,反問:那為什麼一定要結婚呢?我媽理所應當地說:「你就算現在不結難道未來還能不結嗎?你總是要走這條路的啊。不結婚你以後會非常孤單,有一個人好歹你生病的時候能幫你啊。」母親甚至在電話的最後補充道:「就算你不愛那個人,也可以結婚,只要未來有一個孩子陪著你,你愛不愛你的伴侶無所謂啊,生孩子是為了對你自己對這個社會負責任呀。」

我們的父母是不是在某個不知名的地方相遇過?否則這話語怎麼會這麼驚人的相似?

為什麼父母總覺得我們必須要結婚?為什麼結了婚就不孤單?為什麼結婚就意味著有陪伴?為什麼一個人不能陪伴自己?為什麼一個人就意味著孤單?為什麼一定要出現一個男/女,才能叫做人生圓滿?甚至為什麼結婚甚至連不愛都可以,只是為了有小孩?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結婚?

婚姻到底是什麼?

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在書店女性主義話題一欄擺放的美國作者麗貝卡・特雷斯特(Rebecca Traister)的《我的孤單,我的自我:單身女性的時代》裡面關於社會對於單身與獨處的恐懼:我們如此懼怕獨處,我們如此害怕孤獨,難道不是因為我們的文化不允許孤獨和獨處嗎?因為孤獨和獨處是不安全的;孤獨和獨處是可悲的,孤獨和獨處是不被倫理所提倡的。

獨,意味著一個人。所以只有兩個人,才能解救獨的狀態。獨,意味著不圓滿。而結婚,意味著大團圓,大團圓是一個不用深入探究的結局。由此,婚姻,就像是社會倫理一樣,是我們必須要走上的一條路。

所以我們被要求、被期待、被裹挾著,去結婚。

結婚這一將兩個人固定下來組成家庭的形式是社會要求的,是倫理要求的。婚姻美滿與否社會與倫理是無視的,是否是貌合神離社會與倫理也都不在乎。社會與倫理只是規定我們要結婚,要求兩個人結合在一起。所以我的母親才會說出「愛不愛無所謂,反正只要有個孩子就行」的「驚世駭俗」的言論。

如果兩個人就意味著不孤單,那為什麼書中29歲的麗貝卡和關係不錯的前男友「幾乎什麼事都一起做,從洗衣服到外出」,但是還是「有點孤單,因為只有(他們)兩個人」?「只有兩個人」反而更孤單?「在戀愛的時候,內心最孤單」?這是為什麼?

分手之後的麗貝卡透過足球和保齡球社團結識新的朋友,工作取得了進展,還在社交網路上認識了新的同行,與同伴創建網站,出版書籍,記錄她們生活中的美好願景。反而「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身邊多了很多可以依靠、可以聯絡、可以交心的人......『單身』的時候卻最有人支持,最有人理解,最有人欣賞!」

70歲的弗朗西絲・基斯林也表示:「我非常適合一個人過,我喜歡一個人過,我需要一個人過。我本身就喜歡這樣,而不是因為環境。」曾與好幾個男人同居,並和其中一個共同生活了十年的她,直到「最後互相厭倦」後分開。她表示:「我並不總是想與世隔絕,我只是比較喜歡獨處,大多數時間我一個人待著比和別人在一起更開心」。

所以是否孤獨,與一個人是否有伴侶並無直接的關係,無伴侶的生活不一定就意味著和外面的世界少了聯繫,女性在沒有正式戀愛的時候,無需經常和男友一起同進同出,她們可以經常一連幾個小時地待在家裏獨自思考。而這種愜意的生活是與另一半在一起時所不能體會到的。

但這也並非意味著女性不嚮往陪伴,女性嚮往陪伴,但同樣嚮往自由與獨自生活的愜意。然而正如書中所說:媒體對女性對陪伴的嚮往,遠遠大於女性嚮往獨自生活的宣傳,因為「單身是可恥的」,「未婚女性是病態的、有缺陷的」。而這些對單身的詆毀宣傳中還有尚未言明的重中之重的原因是:有女性才有生育。

國家提倡個人自由,鼓勵女性獨立自主,但是更提倡「走入婚姻」「家庭美滿」。在這種「鼓勵政策」的情況下,個人唯有結婚才能夠享受婚姻中的福利。一個女人,是不享有任何福利的。除了不享有福利,隨之而來的是對單身女性的詆毀。而有家庭,有男人,有孩子的女人,才能獲得福利與「讚譽」。

因此,即使最宣傳「自由民主」的國家承認現代女性有更多的自由選擇,但是每個人都在讓女性走進婚姻,讓女性的一個人變得越來越不自由。因為女性扮演這一個最重要的角色——社會繁衍的「工具」。女性若是不走進婚姻,不結婚,就意味著國家沒有了新鮮血液——國家需要孩子。

專欄作家喬納森・拉斯特寫道「我們目前面臨的許多問題......是一直下降的人口出生率導致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甚至說「如果一個種族的女性不再大量生育,那麼這個種族將毫無價值。」甚至女權主義者愛瑪・戈德曼也曾說:「種族必須要延續下去,哪怕是將女性淪為生育的機器......女性的性覺醒遺害無窮,婚姻之都是我們唯一可以用來阻止她們覺醒的安全閥」。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