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糞便細菌檢測出大腸癌患者,當年被認為是危言聳聽

  发布时间:2024-05-17 10:53:29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陳家亮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堅持身兼行政、教學及診症工作,因走在前線讓他尋找改革方向,亦能身教學生,致力培育有醫德的良心醫生)「恭喜!恭喜!」近月頻頻收到來自香港本地及海 。

文:陳家亮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從糞測出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便細堅持身兼行政、菌檢教學及診症工作,大腸因走在前線讓他尋找改革方向,癌患亦能身教學生,年被致力培育有醫德的認為良心醫生)

「恭喜!恭喜!聳聽」近月頻頻收到來自香港本地及海外祝賀我們的從糞測出科研團隊於診斷大腸癌的突破性發展。花了超過十年研究,便細我們終於發現大腸癌及大腸瘜肉患者的菌檢糞便帶有特別的細菌,並利用基因分析成功檢測早期患者,大腸為預防大腸癌邁出一大步。癌患

早於九零年代,年被我們團隊指出大腸癌將會是認為香港以至亞洲最主要的癌症,並申請研究撥款,結果被當年的「專家小組」全數駁回,就連被列入受考慮的資格也沒有。為什麽?因為當年的專家認為我們的意見是危言聳聽,不值得花分毫於此項目上。

憑著一股不屈的堅持及年輕的蠻勁,我們的團隊四出宣傳預防大腸癌及招募合適人士提供免費測試。還記得每當午飯時候,我們跑到不同的屋邨及醫院向一眾醫生呼籲合作檢測大腸癌,台上我不斷仔細解説,台下他們埋頭吃喝。那些年的人情冷暖,真是百般滋味在心頭。後來幸得賽馬會雪中送炭,先後支持我們完成了五年又五年的研究項目,最終證明利用大便隱血及內窺鏡檢查能夠有效偵測及預防大腸癌。

十年過後,隨著大腸癌數字急升,專家小組才開始邀請我們團隊研究大腸癌篩查計劃的可行性。皇天不負有心人,幾年前香港終於開始為適齡人士推行大腸癌篩查,可惜香港亦是世界上發達地區中最遲推行此計劃的地方之一。

醫學科技發展本應讓社會變得更健康。我們團隊最近成功研發出一種非入侵性、簡單又靈敏的方法預測大腸癌風險,不但減少「非必要」的大腸鏡檢查所產生的潛在風險,亦可減低醫療系統的負荷。

「陳教授,此技術何時可以引入公營醫療系統,惠及貧苦大眾?」不少市民向我追問。要改變公共醫療政策並非易事,例如有關部門會要求新發明必須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審批,但整個程序需要重新在美國本土進行測試,往往要花上五年或以上及過億元的投資。這邊廂,要向國家藥監局申請又何嘗容易?審批過程非常漫長及需要龐大資金。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過去我們花了十多年光陰才能推動香港的大腸癌篩查計劃,現在我們正積極引入更精準的新科技,但人生又有幾多個十年?

(標題為編輯所擬,原標題為「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看作者Facebook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