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最華麗的劇場型犯罪》:官僚本位主義就是警方偵辦「固力果森永案」最大的難題

  发布时间:2024-05-21 03:56:10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李拓梓全職的政治工作者、業餘的專欄作家,著有《改變時代的日本人》)大阪道頓崛總是充滿新奇誇張的食物廣告看板,會動的章魚、巨大的螃蟹、皺著臉的達摩,凸顯這個城市人們「天下廚房」豪爽的性格,不過其中最 。

文:李拓梓(全職的書評森永政治工作者、業餘的最華罪官專欄作家,著有《改變時代的麗的僚本力果日本人》)

大阪道頓崛總是充滿新奇誇張的食物廣告看板,會動的劇場章魚、巨大的型犯螃蟹、皺著臉的位主達摩,凸顯這個城市人們「天下廚房」豪爽的辦固性格,不過其中最受歡迎的案最,無疑就是難題固力果(Glico)跑跑人。只要到過道頓崛的書評森永人,手機裡應該都有幾張跑跑人舉著雙手跑步的最華罪官相片。

固力果是麗的僚本力果日本規模極大的食品公司,產品五花八門,劇場其中最有名的型犯就是Pocky巧克力棒。有些人會注意到這家公司產品的位主包裝拆開後無法復原,其實固力果這樣做的原因,背後有一個很長的故事,也就是發生在1984年的「固力果、森永事件」。

一開始是固力果公司的江崎社長在自宅遭到綁架,公司方面接到勒贖電話,報警不過尚未談及贖款;不過江崎卻在三天後自行脫困逃出。接下來的案情發展大展開,歹徒三番兩次的以在食品中下毒威脅,要固力果公司給錢。只是幾次相約,歹徒其實都沒有出現,讓警方疲於奔命。歹徒以「戰帖」的方式,在恐嚇信中語帶詼諧,有時責怪固力果公司,有時消遣辦案的警察,並且都以公告大眾的形式遞交恐嚇信,造成社會對固力果信譽和警方辦案能力的極度不信任。

由於事發點涉及關西多個縣市,因此滋賀縣、京都府、大阪府、兵庫縣的警方,都依次投入辦案,不過人多不見得好辦事,警方的橫向聯繫一塌糊塗,多次因協調不佳而跟丟歹徒。

以「怪人二十一面相」(仿江戶川亂步「怪人二十面相」,怪人也是每次犯案前都會先做預告,弄的警方灰頭土臉)為名的歹徒,在耍了警方幾次之後,不在玩弄固力果,改把矛頭指向其他幾家大食品行丸大、森永、不二家,幾乎關西主要的食品廠商,都陸續遭到食品下毒威脅,信譽受損,市場也蒙受重大打擊。

不過案情鬧了一年,就在警方連番出包,「怪人二十一面相」得意洋洋的同時,歹徒卻以「不再為難食品公司」為由,忽然鳴金收兵,從此消聲匿跡。於是這個沒人付錢、沒人拿到錢、沒人中毒,卻鬧的人心惶惶、滿城風雨的案子,就成為懸案,直到追訴期過了,都沒有偵破。

由於「固力果森永案」的社會衝擊甚大,沒有破案成為日警的恥辱,儘管警方不太願意提到這件事,但許多經手此案的刑警心裡總是有著疙瘩,滋賀縣警局的局長甚至在退休第二天自焚而死,被認為是因為此案沒破的心理壓力所致。「固力果森永案」所造成的衝擊,甚至在一海之遙的台灣也帶來影響,我還記得小時候媽媽也叮嚀過,外面買飲料要小心,要特別注意包裝有沒有破損,導致我每次拿鋁箔包果汁都想要擠一擠看有沒有破洞。

《最華麗的劇場型犯罪:固力果森永事件未解之謎》一書,是由NHK SPECIAL系列的電視深度報導的紙上紀錄。NHK SPECIAL是全球深度報導的典範之一,以兼具深度廣度,能夠深入淺出、切中核心的事件討論而聞名。團隊選擇「固力果森永事件」為主軸,想探討的就是「為什麼沒破案」,希望透過深度報導,反省警方的機制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無法逮補嫌犯,最後讓本案終成懸案?

整本書由不同記者共同完成,訪問超過三百人,細細對案情抽絲剝繭,讀來宛如偵探小說。但成書不易,正如採訪記者所哀嘆,想的是雄心壯志,但真正進入新聞現場,面對的卻是難關重重。對警方來說,沒能破案當然是恥辱,所謂成功有千百父親,失敗只有一個孤兒。警方向來對成功破案的,都講到嘴角全泡,至於沒破案的,都是噤口不言,此案還逼到滋賀縣警察局長自殺身亡,更是警方禁忌中的禁忌。

因此,儘管主要承辦警員都已經退休,但願意講的人並不多。記者還是得透過各種方式,東拼西湊才能還原當時的原貌。透過報導團隊的努力,歸納出警方最大的難題,就是難以突破的官僚本位主義。因為「固力果森永案」的犯罪地點,橫跨整個關西地區,各方警員幾乎是精銳盡出,每個單位都掌握部分線索。

但正如警方辦案常見的問題,各單位為了搶功勞而藏情報,儘管會召開聯席會議,但會議中大家都只報告一些無關緊要的線索,把自認為的關鍵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不只是警方的問題,也是各種組織的常態,再加上組織內常因為搶功勞而互相不爽,有時難免貽誤良機。

NHK SPECIAL團隊在採訪過程中,意外發現滋賀縣警方曾經在某次未被授權的行動中盯上疑犯,只是因為未被授權,無法和其他警局合作逮補嫌犯,讓歹徒脫逃成功。他們以此為證,認為警方屢屢被歹徒整得灰頭土臉,便是因為橫向聯繫有巨大的問題。

「固力果森永案」至今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被認為是疑犯的「狐眼男」肖像,這張畫像是人們對本案印象最深刻的圖像,也是本書封面構圖之一。根據警方的說法,「狐眼男」肖像公布後,線索蜂擁而至,但大多都是誤報。許多人以事後諸葛,認為警方公開肖像不妥,認為此舉讓歹徒心存警戒,之後就宣布不再作案,警方自也無法再行偵蒐新線索。

事實上,早年警方辦案,經常以公布肖像為手段,以徵求線索,惟此舉本就是雙面刃,畫得不像無助破案,畫得像也會讓歹徒提高警戒,變得更難破案。像本案的「狐眼男」其實很大眾臉,以結果論來說,公布肖像對破案沒什麼幫助,但當時警方應該也是無法可想,只好被逼得放大絕。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