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在家自學經驗談:個人實驗教育的風險與解方

  发布时间:2024-05-12 00:12:11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教育與學習不是一場競賽,我認為應該是競合,競爭且合作。」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俗稱「在家自學」。2014年底實驗教育三法通過之後,目前有三種合法的實驗教育類型:機構實驗教育、團體實驗教育、個人實驗教育 。

「教育與學習不是教育經驗一場競賽,我認為應該是與家驗教育的與解競合,競爭且合作。自學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談個俗稱「在家自學」。人實

2014年底實驗教育三法通過之後,風險方目前有三種合法的教育經驗實驗教育類型:機構實驗教育、團體實驗教育、與家驗教育的與解個人實驗教育(俗稱「在家自學」),自學我家女兒是談個申請第三種類型。

會參加實驗教育的人實原因,我大致上粗分為:

  1. 孩子因個人因素,風險方對學校教育極度不適應。教育經驗(請勿錯誤解讀成孩子的與家驗教育的與解問題)
  2. 孩子在學校很適應,但家長對於教育有一套非常明顯與體制內教育不同的自學觀感與期待。

因為我們自己是申請個人實驗教育,因此我想在針對這個部分來談談我們自己的經驗。

通常來諮詢「個人實驗教育相關問題的」,我會先問以下三個問題:

  1. 家長與孩子對於學校現況的經驗與觀感是什麼?
  2. 家長對於教育的觀感與期待是什麼?
  3. 為什麼要自學?

這三個問題非常重要,若無法確認些問題的回覆,我個人甚至不會提供任何經驗分享與協助,原因在於「中途下車」首先要確保安全,接著要確保父母與孩子的動力源是否足夠讓他們在枯竭之前尋找到下一個動力源,甚至要避免因為變更了教育模式而導致家庭內戰不斷。

img_0733Photo Credit: 心容中醫
常常在網路上看到類似這種問題出現…,原則上這會被我判定為「目前不適合在家自學」,而不予回應。

在家自學,就如同出國旅行你選擇了「自助旅行」,機票、住宿、移動的交通、景點⋯⋯這些都要自己想辦法提前做足功課,總不會橫空一問「自助旅行所需要的花費是不是很多?該如何申請?」

因此,每一個家長、學生在任何管道諮詢自學相關問題之前,你必須先問問自己對於教育、學校與自學的想法,才能讓每一個有相關經驗的能手給予真正對你有益的幫助。

畢竟每一個自學家庭所面臨的風險、成本問題都不太一樣,大哉問的方式只會讓自己原本應該要擔負的責任直接外包給不認識的前輩(而且還不給錢),若是在自學的過程中遇到非預期的狀況(絕對會發生),就很容易因此衍生各種決策問題。

在家自學常見問題

  1. 人際關係怎麼辦?
  2. 沒有同年齡的朋友怎麼辦?
  3. 孩子不知道要學什麼怎麼辦?
  4. 素養是什麼?
  5. 學習歷程怎麼處理?
  6. 該不該回學校?
  7. 該不該考高中?
  8. 該不該讀大學?

在家自學的各種隱憂與應對策略

  • 初期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不容小覷

年紀越小的孩子,因為人身安全的顧慮,更需要大人的陪伴與保護,儘管台灣社會已經是人身相對安全的國家之一,但包括在交通往返上,尤其是越熱鬧的都市,越是高風險的行車環境,真的不太適合讓孩子自己騎著單車往返,因此家長陪伴的時間成本,會比單純地丟進學校給老師照顧還要高。

年紀越小,學習效益的可量測性就越困難,而且更需要包容在「師生比控制在一定人數之下」的學習環境,因此若是向外尋求多元的學習機會,在經濟成本上會比在校來得高。

另外,因為課程彈性且自主、萬物皆可學,因此同一日接連兩個課程之間的移動距離可能會超乎想像,極有可能產生早上的課程在北台中,下午的課程在南台中、甚至是南台灣,因此移動成本與風險也是自學的隱憂之一。

〔 解方 〕:想辦法湊成小班教學,一起分擔時間與經濟成本,年紀大一點之後可以往成人班的學習環境送;又或者善用網路學習環境,透過各式影片、遠距教學來持續學習。

  • 容易流於碎片式學習,改弦易轍再正常不過

因為學習自主,因此不同於學校有個固定的學科負責人依照既定的方式照表操課,這種狀況很容易產生「這個有趣這個馬上碰,但因為很快地就失去熱度之後而束之高閣」,無法有效累積出真正具有穿透力的知識能量。

再喜歡、有興趣的學習內容,過程中依然會產生自我懷疑與不如預期的挫敗感、麻痺,因此如何度過這段“極度想放棄的挫敗時期”反而是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光有信仰,是很危險的事情;但是沒有信念,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如何在信念與信仰之間,保持自己的學習彈性與成就穿透力,是在家自學生非常重要的課題!

〔 解方 〕:適當地在各種課程開始前吊足孩子胃口,提高孩子對於課程的飢渴程度才真正開始進行課程,又或者強制介入「必修課」的概念,由家長判斷什麼是孩子一輩子都需要的能力積累,以3年或5年為一個學習單位進行建構,在每一次變更前,都應該徹底分析問題與各種可能性。

  • 同齡朋友的匱乏

雖然我不太認同「同齡朋友的匱乏」這種狹隘視角的觀點,畢竟過去農忙時代、工業時代,許多人的童年會在大量的家務、農務中消耗歲月而不是我們口中的學校同儕。

我曾經幾趟跟著志工、義診到貧困國家的弱勢地區,看見許多真正是經濟弱勢的窮苦孩子是無法待在學校讀書的,他們都必須忙著家中的大小事務,照顧長輩與弟妹,甚至是必須外出工作、掙錢。

因此,不同空間、不同時間的情況下,每個孩子應該要有的童年形式與內容應該都不太一樣。

而「在家自學的孩子」,也的確可能會在同年齡的情誼累積上,少了許多相互刺激與磨合的機會。

〔 解方 〕:篩選學習模式,可刻意地挑選某些同年齡的課程或是社交機會,或是適當的讓孩子回校參加園遊會、戶外教學等相關活動,也能稍微交流不同面向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

  • 直昇機父母的全面掌控,過度保護。

因為時常帶在身邊,孩子容易直接依賴父母的決策力,而且許多主觀意識強且外在表現也強勢的父母親,可能會提前為孩子排除所有被認為是風險、危機的關卡,讓孩子在各種充滿順遂的環境中安逸著。

〔 解方 〕:隨著年齡層不同,刻意置入各種學習風險、情緒壓力在不同的關卡上讓孩子自然引爆,適時且適度的介入或不介入,讓孩子擁有抗體與自癒能力,甚至可以放手讓孩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試著課程招生、進行教學。依照孩子年齡的不同,而施予各種影響力不同的決策時機。

  • 容易缺乏自制能力與禮貌

「睡覺睡到自然醒,電動打到手抽筋」這雖然被某些自學家長認為是一種排毒過程,但是如果沒有設置地雷區、絕對領域,讓孩子絕對不能超過,則孩子可能會衍生出「視力」、「睡眠」、「生長」的健康問題。

另外,我也常常在自學生的共學場域裡,看到自學的孩子因為沒有學校體制的壓抑而呈現著高度活性、接近失控的動能,比如「在不該滿場跑的場合,練習自己的肌耐力與肺活量」、「比如搶快、搶時間」、「比如缺乏信守承諾、守時不遲到的自制能力」、「比如缺乏照表操課的自制力」、「比如不懂得請、謝謝、對不起等最基本的禮貌」。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