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索上的譯者》:赫魯雪夫說要讓美國人看看「庫茲瑪的母親」,她是誰?

  发布时间:2024-05-20 20:57:56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安娜.艾斯蘭揚想要和平,就要有開戰的準備。冷戰期間,美國與蘇聯相互對峙,努力想要證明本國的意識型態更為優越,兩大強權也都聲稱一切作為都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美蘇不僅分別推動各種新穎科技,也開始運用一 。

文:安娜.艾斯蘭揚

想要和平,她是誰就要有開戰的鋼索準備。冷戰期間,上的說讓美國與蘇聯相互對峙,赫魯努力想要證明本國的美國意識型態更為優越,兩大強權也都聲稱一切作為都是看庫為了維護世界和平。美蘇不僅分別推動各種新穎科技,茲瑪也開始運用一套全新語彙:「電腦」、她是誰「模控學」(cybernetics)之類的鋼索詞彙變得無所不在;在鐵幕之後,俄文裡意為「同伴」的上的說讓「史普尼克」(sputnik)一詞成為人造衛星的名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幾乎不需要翻譯,儘管敵對的赫魯美蘇陣營對這兩個詞語的定義各有不同。

雙方在衝突對立中—既是美國不同意義的戰爭,也是看庫不同信念的戰爭—往往言詞閃爍、模糊其辭:有時候打從心底不確定要說什麼,茲瑪有時候試圖達到某種目的她是誰,有時候反而落入自身政治宣傳語言的陷阱。美蘇的對話經過翻譯的曲折傳達,有時演變為僵持局面,或者釀成真正的攤牌對決。

理查.尼克森(Richard Nixon)與尼基塔.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於一九五九年即將首度會面之前,大家都預期會有一場俗話諺語之戰。由於當時蘇聯的部長會議主席偏好使用成語俗話,美方的幕僚於是建議時任副總統的尼克森也溫習一下美國的俚語俗話。

尼克森從善如流,且根據為赫魯雪夫立傳的作者威廉.陶布曼(William Taubman)所述,在雙方「激烈的唇槍舌戰」之中火力全開。

美國國會在雙方會面不久之前通過「受奴役民族決議」(Captive Nations Resolution),表達支持「受到蘇聯支配的民族」(蘇聯則基於某種理由偏好使用「受到奴役」〔enslaved〕這個較不明確的形容詞),美蘇雙方在討論此項決議時陷入僵局,尼克森大膽表示:「再鞭打死馬也無濟於事,不如換個話題。」

赫魯雪夫反擊:「這項決議臭不可聞,跟新鮮馬糞一樣臭,沒有比這更難聞的味道。」

有備而來的尼克森回敬:「恐怕主席誤會了,有一種東西的味道比馬糞還臭,那就是豬屎。」

赫魯雪夫的口譯員或許是希望讓空氣清新一些,他將英文的「屎」翻譯成俄文的「肥料」,在場的記錄員盡責地記錄下來,但後來的政治評論人都偏好直譯,無視口譯員選擇的譯法。

赫魯雪夫在莫斯科舉行的「美國國家博覽會」(American National Exhibition)的發言十分著名,他在此場合聲稱蘇聯很快就會「迎頭趕上」美國,或另一種譯法為「追上並超越」美國。

尼克森不甘示弱地反駁道,東道主或許在研發火箭方面領先,但是「也許在某些方面,例如彩色電視機的研發—我國還是略勝貴國一籌。」他邊說邊揮手朝著對準他們的攝影機比畫示意,在此之前遠東地區可能從來沒有錄影帶這種東西。

「非也,非也,」赫魯雪夫打斷他的話,「我國在這項科技的發展也已經勝過貴國。」

進入博覽會中的「奇蹟廚房」(Miracle Kitchen)展間之後,雙方的「廚房辯論」(kitchen debate)仍未結束,赫魯雪夫只覺得展間裡各種光鮮亮麗的先進廚房設備無比荒謬。「你們有沒有可以把食物放到人的嘴裡再往下推的機器?」他問。

看完展示的IBM 305硬碟機之後,赫魯雪夫同樣只是不以為意擺了擺手,說蘇聯也有電腦,有非常多台,不僅威力一樣強大,而且比美國的更大台。

無論是赫魯雪夫大聲喧嚷的發言風格,或是包括「足以令銅管樂隊指揮豔羨的豐富手勢」的肢體語言,都令尼克森印象深刻。這絕不表示他的即興演說因此更容易翻譯。繼「糞來屎往」的對話之後,赫魯雪夫接下來的浮誇言詞和威嚇話話更加多采多姿,尤其他隨興發揮講出的俄文俚語俗諺,更為隨行翻譯人員帶來特別艱鉅的挑戰。

外交口譯人員與文學譯者不同,通常會盡可能照著字面逐字翻譯,即使翻譯出來會少一些韻味或不那麼流暢。所以當赫魯雪夫承諾要讓美國人看看「庫茲瑪的母親」(Kuzma’s mother)—這句俄文諺語帶有某種威脅意味,意思大概是「我們會讓你們認清事實真相」—口譯人員是照著字面上翻譯,而後續的解釋也並未說明得更清楚。

之後好一陣子,這名神祕的母親一直令美國人大惑不解。同年稍晚的另一場會議中,當赫魯雪夫再次說出「我們要讓你們看看『庫茲瑪的母親』」,他的口譯員維克多.蘇柯德瑞夫(Viktor Sukhodrev)選擇翻譯成一句嘲弄的話語。

所有人都做好心理準備,預期可能會引發爭議,但是赫魯雪夫接著轉向蘇柯德瑞夫:「『庫茲瑪的母親』又有什麼問題嗎?聽著,你跟他們解釋一下,很簡單,意思是『他們從來沒看過的東西』。」眾人恍然大悟:赫魯雪夫從來都無意威嚇任何人(至少說這句話時沒有這個意思),他只是從頭到尾都誤用了這句俄文諺語。

翻譯時採取直譯可以降低行內所謂「將比喻過度延伸」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一句看似無害的說法失去了帶有喻意的特質。長久以來有無數類似號稱真實的案例流傳,儘管細節略有不同,而且未必每個案例都能追溯當初的具體情況。

無論是否以訛傳訛,這些例子都清楚展現俗話諺語不可靠的本質。其中一次類似事件據說發生在一場重大國際會議上,一名蘇聯代表說了意思接近「將截然不同的蘋果和橘子混在一起」的諺語,而豁盡全力的口譯員將此句翻譯為:「在丹麥有東西腐爛了。」當一名丹麥代表搶過麥克風想要對如此「毫無根據的惡意抹黑」提出抗議,一頭霧水的蘇聯代表則以為對方蓄意挑釁而發言譴責。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