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少子化五大問題,未來10年台灣能否走向人口「健康負成長」?

  发布时间:2024-05-21 02:53:14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鄭力軒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2020到2021年間,可是台灣近20年來在國際上最風光的兩年。由於疫情控制得宜,加上美中衝突下台商回流的趨勢,在經濟上台灣避開了2020年其他國家所面臨負成長的局面。 。

文:鄭力軒(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2020到2021年間,解決健康可是少化台灣近20年來在國際上最風光的兩年。由於疫情控制得宜,大問加上美中衝突下台商回流的題未台灣趨勢,在經濟上台灣避開了2020年其他國家所面臨負成長的來年局面。再加上2021年國際上疫情趨緩後所湧現龐大的人口需求,以美元計價的負成平均國民所得一躍超越3萬美金的門檻,而與韓國逼近正式成為已開發國家。解決健康

在政治外交上,少化中國更趨走向極權趨勢下,大問作為自由民主陣營面對中國的題未台灣最前線,台灣也出現了過去少見的來年外交空間。這些趨勢推升了台灣的人口國際能見度與形象。

少子化未能有更具體政策

在經濟與外交的負成亮眼表現之餘,台灣卻悄然邁入了人口負成長,解決健康在可見的未來會繼續加速。特別是在台灣成功守住疫情,而沒有如國外因疫情產生的大量死亡下,負成長的主要原因是長年的少子化。儘管過去20年間「少子化是國安問題」的口號琅琅上口,但直到近年台灣才有比較多公部門生育的支援,很自然地台灣的生育率與生育數也仍然在低點徘迴。

內政部的人口推估提供了一個非常陰暗的圖像;如果目前的人口趨勢持續下去,台灣到2065年新生兒將只有九萬,人口將剩下1735萬人,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41%,工作人口將僅剩49.7%。

台灣人口的負成長已不可免,對於地狹人稠的台灣而言,單純人口數的降低也未必是壞事。因此,合理的政策目標未必是徹底逆轉負成長的趨勢,要能讓人口負成長不至於影響生活水準的持續改善,也就是讓人口「健康老化」,而不是左支右絀的不斷應對各種難解的困局。在未來10年,下列政策領域中必須要產生正對現實的新思維,台灣才比較有可能平順地應對人口與家庭的快速變遷。

shutterstock_153947837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解決少子化的五大問題

首先是國家在生育上的角色。2019年環繞在「小孩國家養」的討論,是筆者認為近年來少見在政治場域中有意義的政策辯論。台灣在過往家族主義的文化下,一向將生育視為家庭的責任,國家僅有非常零星的支持,投入的資源也相對不足,一直要拖到近幾年才有包括育兒津貼以及擴大公立托育等,比較完整針對生育家庭的支持措施,與其他國家相較不僅投入資源上尚屬稀少,時間也相對短促。

而在長年少子化下,現在冀望透過生育政策解決人口負成長自然緩不濟急,然而這並不表示應當棄守這個領域。如果未來10年能透過讓育兒家庭獲得更完整的支援,將生育率回復到一個較合理的水準,同時也提升養育的品質,是決定台灣長期能否較平順地因應人口負成長趨勢的重要關鍵。

第二個問題則是移民相關課題的討論。台灣從照護到公共工程到製造業都高度仰賴移工。然而台灣在移工制度上目前僅有限期工作的客工制度,長期在台工作的外國人能取得長期居留的管道相當限縮。隨著人口進入負成長勞動力萎縮,勢必加深對外籍移工的仰賴。

然而即使撇開人權等面向,隨著東亞各國陸續進入少子化的階段,而進入負成長的日韓等國也更積極招募移工,台灣現行的客工體系能否持續面臨很大的挑戰。換言之,未來10年台灣能否轉換目前的制度思維,建立更永續引入人口的機制,將會是重要的挑戰。

第三個議題則是地域發展落差的進一步擴大。日本的經驗顯示,人口負成長的影響首當其衝是鄉村社區,而且會形成惡性循環。鄉村人口急速老化減少,地方經濟更難維持,但社福資源需求不斷擴大,年輕人也更加速流往都會區。

近年來台灣也可以看到類似趨勢;鄉村與市中心的舊學校因少子化不斷關閉,但都會區的新興學校卻呈現學生過多數量不足,甚至必須抽籤才能進入的窘境。過往對於區域與城鄉落差多半著重在地域公平的角度,接下來所面對的會是更直接的人口落差與相應的社會經濟動態。未來10年能否透過包括空間規劃等政策應對這個問題,是個重要挑戰。

第四則是對家庭與家戶的政策想像,必須做更徹底的修正。台灣至今許多政策仍建立在傳統典型核心家戶上。然而不管喜不喜歡,台灣家庭與家戶的組成模式正在激烈地轉變。過去生育到老年人照護再到社會安全網都高度仰賴家庭,然而隨著社會變遷,家庭與家戶的組成也產生非常激烈的改變。

各式非典型的家庭與家戶模式比例日益升高,甚至超越了典型家庭與家戶的比例。包括居住安排、親密關係、育兒方式、高齡照護、經濟活動等都出現日益多樣的風貌。近年政治上的同婚議題僅是其中的一環。隨著家庭狀態的轉變,既有建立在核心家庭與典型家戶關係上的政策思考必須做更大幅度的修正,才有可能因應新的趨勢。

第五則是重新評估台灣的勞動力市場。如何將低度就業的婦女與健康的高齡人口引入勞動力市場,是緩解勞動力人口萎縮衝擊的重要方法。然而這個過程牽涉到的是必須檢視既有勞動力市場制度性安排,究竟如何研究相關的勞動力投入,以及需要什麼樣的投資?才能讓這些過去低度就業族群,能夠在兼顧生活品質下貢獻自己的經驗與能力。

換言之,目前專注在「新鮮的肝」的勞動力市場實踐勢必必須做大幅度的調整,才有可能讓更多過去低度參與的族群出來貢獻自己的能力。

愛心陪伴逛賣場  長者開心選購生活物品(1)Photo Credit: 中央社

沒有精確資料難以擬具有效政策

這些課題的應對牽涉到多樣政策課題,自然不是本文可以完全涵蓋。然而筆者在這裡要特別指出一個相關政策制定所共同面臨的問題,就是資料的嚴重不足。未來10年要能應對這些趨勢,合理評估政策的效果,首要之務是在顧及人權及隱私的前提下,對於相關現象能做更清楚的掌握。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