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心理學:為何分手總喜歡聽失戀歌?你也有秒哭的歌單嗎?

  发布时间:2024-05-16 19:25:24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魚仔「只期待 後來的你 能快樂……」「好好分開應要淡忘 你找到你伴侶……」「給我一個理由忘記 那麼愛我的你……」你有試過失戀的時候不斷單曲循環悲傷的歌嗎?你有屬於自己的失戀秒哭歌單嗎?明明愈聽愈虐 。

文:魚仔

「只期待 後來的音樂也你 能快樂……」

「好好分開應要淡忘 你找到你伴侶……」

「給我一個理由忘記 那麼愛我的你……」

你有試過失戀的時候不斷單曲循環悲傷的歌嗎?你有屬於自己的失戀秒哭歌單嗎?明明愈聽愈虐心,但還是心理學為喜歡一首接一首地聽下去嗎?究竟悲傷的歌,為何會吸引悲傷的何分人呢?

在甚麼情況人們會特別想聽傷心的音樂?

我們很多時候都會有悲傷的感覺,而在不同的手總情況下,傷心的聽失歌會帶給我們不同的感覺。學者Taruffi Liila及Koelsch Stefan在2014年透過實驗指出,戀歌情緒困擾(emotional distress)是秒哭主要驅使人們選擇聆聽傷心音樂的原因,當中包括分手、歌單嗎喪失至親、音樂也學業或工作壓力等等;這些人大多以聆聽傷心的心理學為喜歡歌來得到自我慰藉,釋放自己的何分情緒。其次,手總孤獨感(loneliness)也是聽失另一個重要因素:當我們感到孤單,渴望被認同或接納的戀歌時候,我們會透過傷心的秒哭歌組成虛構的社交接觸,分享情緒,獲得共鳴。

失戀歌曲的心理:傷心的音樂與情緒

Taruffi及Koelsch(2014)在同一實驗指出在聆聽音樂的時候,記憶是最能影響情緒的原則。學者指出傷心的音樂會勾起我們的自傳式記憶(autobiological memory),令我們記起過往的生活經歷。自傳式記憶屬於情境式記憶(episodic memory),亦指人們對自身經驗有關的獨特記憶,特別是重要的人生經歷,例如家庭經歷、畢業、放榜、分手等。透過聆聽傷心的音樂而憶起的種種經歷,會更容易觸動心底的情緒。第二個原則是情緒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亦指聆聽者會將歌手表達的情緒內化至自我的情緒,驅使我們產生同樣的情緒反應;所以當我們聆聽傷心的音樂時,我們會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引起對歌曲的共鳴和悲傷的感覺。

失戀時,你是怎樣選擇音樂歌單的?

心理學家Annemieke van den Tol及Jane Edwards(2015)提出了數個人們選擇不同音樂的策略:

  1. 聯繫(Connection):我們會選擇聆聽與我們經歷相關的歌曲。透過聆聽歌曲而產生重新體驗的感覺(re-experiencing effect),去自我調節情緒或釋放當刻壓在心底的情緒。另一位學者Larsen Randy(2000)根據情緒管理理論(mood management theory)指出只要長遠的目標能帶來愉快的情緒,人們不介意忍受短期的傷心情緒來改善長期的情緒,所以我們大多願意接受以聆聽傷心的音樂來消化悲傷感覺的這種方法。
  1. 審美價值(Aesthetic Value):我們會選擇有優美旋律的歌曲,來達至分散注意(diversion)或改善情緒(mood enhancement)的作用。根據Suvi Saarikallio於2011年提出的理論,人們偶爾會選擇聆聽與情緒不一致(mood-incongruent)的音樂來分散傷心的情緒,以平衡和管理自我的情緒。
  1. 寓意(Message Music):我們會選擇具備意義的音樂,特別是那些能傳遞我們心聲的歌曲會更吸引我們。透過聆聽及反思歌曲內容,會達至認知重審(cognitive reappraisal)的目的,加強我們對某種思考模式或情緒表達的認識。

音樂與情緒是息息相關的,我們亦會藉著聆聽不同種類的歌曲來抒發自身的情緒。但每人有自己各自的喜好與習慣,亦曾有研究指出有些人在悲傷的時候聆聽傷心的歌會更容易引起抑鬱的情緒,所以我們亦須根據自己的習慣和性格選擇適合自己的歌單!

相關文獻:

  • Garrido, S. (2017). Why are we attracted to sad music?. Cham, Switzerland: Palgrave Macmillan.
  • Garrido, S., & Schubert, E. (2015). Moody melodies: Do they cheer us up?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sad music on mood. Psychology of Music, 43(2), 244-261.
  • Larsen, R. J. (2000). Toward a science of mood regulation. Psychological Inquiry,11, 129–141. http://doi.org/10.1207/S15327965PLI1103_01.
  • Saarikallio, S. (2011). Music as emotional self-regulation throughout adulthood. Psychology of music, 39(3), 307-327.
  • Taruffi, L., & Koelsch, S. (2014). The paradox of music-evoked sadness: An online survey. PloS one, 9(10), e110490

本文獲樹洞- TreeholeHK授權轉載,題目由編輯稍作修改,原文請看此。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