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日本女性的身分認同模糊,戰鬥美少女就是逃離這種束縛的方案

  发布时间:2024-05-18 16:41:22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齋藤環日本動畫與女性主義哈佛大學的班傑明.劉,是一名相當「重度」的動畫粉絲,甚至還撰寫了關於日本動畫的日文論文,不過他主要是從女性主義的觀點分析這個現象。他舉出《小甜甜》キャンディ・キャンディ)、 。

文:齋藤環

日本動畫與女性主義

哈佛大學的戰鬥這種班傑明.劉,是美少一名相當「重度」的動畫粉絲,甚至還撰寫了關於日本動畫的女的女性日文論文,不過他主要是精神從女性主義的觀點分析這個現象。他舉出《小甜甜》(キャンディ・キャンディ)、分析分認《幸運女神》(ああっ女神さまっ)、日本《電影少女》(電影少女)等作品中的身鬥美的方角色作為典型女性的範例,也就是同模逃離「有女人味的女性」。相較之下,糊戰《凡爾賽玫瑰》(ベルサイユのバラ)、少女束縛《甜甜仙子》(ミンキーモモ)、戰鬥這種《美少女戰士》等,美少就是女的女性女性的行為舉止彷彿男性一般,會變身、精神會擊退怪物的分析分認作品。他推斷後者的作品群,象徵著女性地位的提升,而他認為其中最女性主義的創作者就是宮崎駿。

做這樣的對比當然不能說沒有問題,而且不得不說,他沒有充分參考《美少女戰士》之前的戰鬥少女體系相當地可惜,不過他的見解能夠促進對於動畫作品中性別角色(gender)的關注,就這層意義而言相當寶貴。除此之外,我也試著從他的見解當中,挑出幾個重要的部分。他首先指出的是日本的英雄一般較為幼小這點。美國漫畫(他以《X戰警》為例)的英雄大多是成年男性,相較之下,日本則多半選擇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作為英雄、女英雄。除了他之外,也有好幾個人指出類似的觀點。

而劉也基於下列理由,對於戰鬥美少女與性倒錯之間的關係,採取完全否定的立場:

  1. 日本人與其他民族相比,在性方面的嗜好沒有太大的差異。
  2. 動畫呈現的暴力經常成為問題,但不能因此就判斷日本人特別暴力。
  3. 大眾媒體反映社會情勢是事實,但將動畫的思維直接當成社會的思維並不正確。
  4. 將動畫創作者全部視為性倒錯者過於牽強。
  5. 日本的動畫、漫畫相當於美國的影集、電影。換句話說,這些作品在社會上的接受度與影響力是相等的,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對於少女的描寫方式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問題反而在於,為什麼日本的動畫中會出現這麼多怪獸呢?)

因此,比起將戰鬥美少女視為男性慾望的產物,應該還有更合理的理由:

(A)女性在日本的身分認同(identity)既模糊且受到侷限,戰鬥美少女就是逃離這種束縛的方案。少女保護她們自己或她們所愛的人的想法,對日本少女而言是有價値的。

(B)女性主義運動難免會與性有關,女性必須擺脫男性希望的少女形象,宣告她們本身性的自由。在性方面成熟,能夠控制自己的外表與性的角色,是女性獨立的另一種形式。

在這個脈絡下,也一併思考靑少年在日本的立場,以及年幼的動畫英雄。日本靑少年的立場,比美國的靑少年更弱勢。在美國,孩子們從小就被訓練要獨立,但日本至今仍有根深柢固的「長幼有序」與「晚輩」的概念。動畫中出現的許多年輕角色,或許也與女性的性角色一樣,試圖打破「無力的年輕人」這種刻板印象。

(C)雖然部分的動畫角色是作為性慾的對象被創造出來,但並非所有的戰鬥美少女都是這種為了娛樂男性的存在。譬如娜烏西卡,又譬如伊莉雅。《美少女戰士》太幼稚了,我不喜歡(雖然這是祕密,但我覺得看太多那個會變白癡……開玩笑的)。(《快打旋風》〔ストリートファイター〕的)春麗在成為御宅的偶像之前,也先是一名個性強烈且強大的角色。

(D)戰鬥美少女在打破女性形象的同時,或許還是反映出了「柔弱女性」的思想。科幻作品也成立在現實之上,少女經常是柔弱的存在,所以她們若不穿上戰鬥服就無法戰鬥。

提倡戰鬥美少女有害論的人,是被社會現象的分析弄反了。具有性障礙的人容易沉浸在動畫的世界中。對於在現實得不到滿足的人而言,虛構是安全的,就如同不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天堂;但若反過來說,這些就並非事實。動畫不會帶來倒錯,只有懷著倒錯幻想的人,才會從中看見倒錯。

我很喜歡動畫《電影少女》,被其充滿了可能性的思想所吸引。不可能的可能性、少女跳出電視畫面與怪物戰鬥。我想要相信這樣的魔法是眞實的,我想要的不是創造不可能的現實,而是想像眞實的可能世界。

劉的分析相當出色,就某方面來看不得不說完全正確。尤其他將「除了女性之外,就連年輕人也受到不平等對待的日本社會結構」囊括其中,也指出了「日本的動畫、漫畫相當於美國的影集、電影」等,都相當出人意表。雖然動畫的典型反應出社會狀況的部分,難免流於粗糙,但就脈絡而言是正確的。

二十出頭歲的動畫粉絲能做出如此精確的分析,並使用日文寫成論文。在這個時間點,就不得不說他和日本一般的御宅族有著決定性的差異。說到我的同胞,雖然會觀察線上論壇,卻只是在那裡無止盡地延續圈內用語、圈內把戲,完全無法期待這樣的批判性。即使認真闡述意見,似乎也會事先聲明這是自己的「表演風格」。

不過,我也不打算原封不動地接受他的主張。尤其社會的壓抑性結構,以相反的形式投射在動畫作品的正確分析。正是因為正確,所以也遺漏了動畫的特異性。此外,戰鬥美少女作品與女性主義的關係,我覺得主要的觀點已經在齋藤美奈子(1956-)《一點紅論》(紅一点)的論述中考察殆盡。我終究還是想要聚焦在動畫與性的問題。

動畫與倒錯,或者與性

接下來想要探討的是,這個體裁關係到多少程度的性,乃至於性倒錯的問題,以及這種特殊的發展在日本有什麼意義。

首先,第一步先檢視前面提到的西班牙動畫粉絲拉蒙.奧迪亞雷所提出的歐洲動畫粉絲的問題。西班牙連宮崎駿導演的《紅豬》(紅の豚)都列為限制級,此外其他日本動畫也幾乎都被禁止播放,只能透過錄影帶觀賞。雖然部分變態作品想必會帶來重大影響,但即使如此,只因為是日本動畫就禁止的做法依然太過極端。當然,這種「誤解」似乎相當普遍,不只存在於西班牙,就西歐的標準來看,日本動畫的體裁本身就已經被視為充滿性禁忌的作品處理,這是為什麼呢?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