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的人遇見烏克蘭人時

  发布时间:2024-05-18 00:37:36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留德的人,近月都會見到許多烏克蘭來的人。他們大多都是婦孺,只因成年男性都要留在國內候命。在德國的大城小鎮,都會見到烏國女士帶著小孩,又或是隨同年老父母前來。居於德國的港人,都會接觸到他們。有些會成為你 。

留德的留德蘭人人,近月都會見到許多烏克蘭來的遇見人。

他們大多都是烏克婦孺,只因成年男性都要留在國內候命。留德蘭人在德國的遇見大城小鎮,都會見到烏國女士帶著小孩,烏克又或是留德蘭人隨同年老父母前來。居於德國的遇見港人,都會接觸到他們。烏克有些會成為你的留德蘭人鄰居,有些則會成為你小孩的遇見同學,在家長活動上有相會的烏克機會。

華人與烏克蘭人有何話題呢?正如之前所寫,留德蘭人烏克蘭人沒有「small talk」文化,遇見不習慣與陌生人以天氣打開話題,烏克亦不會將「你好嗎?」當成「hello」一般的問好語。這點與華人相近。見到新相識的烏人,都不應問「How are you?」,需知他們離鄉背井,丈夫還在國內,又怎會過得好呢?反而表達對烏國的欣賞,會令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最近剛踢過世界盃。跟烏人相談,總會談起蘇聯國家隊的佳蹟。

蘇聯隊的骨幹多是烏克蘭人,效力國內勁旅基輔戴拿模(Dynamo Kiev)。每次跟烏人提起80年代的烏國球星:布洛堅(Oleg Blokhin)、戴米尼高(Anatoliy Demyanenko)、普達索夫(Oleh Protasov)、比索洛夫(Volodymyr Bezsonov),還有傳奇領隊盧班洛夫斯基(Valeriy Lobanovskyi),烏人都會自豪而興奮。他們都很驚訝為何那年代我還未出生,但也認識這些在烏國家傳戶曉的名字。我說因為那時香港已有直播世界盃和歐洲盃足球,所以球迷都會聽過他們的名字;比索洛夫女兒Anna的多年好友和體操隊友瑞莎,更成為首位入籍台灣的烏人。烏人雖不喜蘇聯統治,但提起這些威風事蹟,都感到榮幸,覺得蘇聯的成就,烏人有很大貢獻。

之後就是講到在港讀書唸過些烏克蘭歷史。最早的是 19 世紀克里米亞戰爭,接著是二戰末期的在烏國舉行的雅爾塔會議,決定了戰後德國和中東歐的命運。然後是八十年代末蘇聯沒落至倒台,無綫和亞視都緊密報導。在沒網絡的時代,港人已經緊貼烏克蘭的命運,在電視上看到烏克蘭人在基輔排長龍買日用品,也知道他們與蘇聯的恩怨。其後香港社運令港人更關注這地。我常跟烏人說,香港和烏克蘭雖相隔很遠,但其實中間只隔了俄羅斯一個國家,所以烏克蘭是我們鄰國的鄰國,正如西班牙是德國鄰國的鄰國。烏國的事,值得港人關注。

按《維基百科》引述「The Ukrainian Society of Hong Kong」的數字,2016年香港共有一百名烏人,不知現在有多少還在?肯定的是在德港人接觸的烏人,一定比在香港多。烏克蘭人大概不知道,那年的雅爾塔會談上,羅斯福在與史太林會面時提到他屬意英國把香港還給中國,成為國際海港。然而這位美國總統亦知道,邱吉爾必定反對此提議。要是那年香港給予中華民國,那今天的命運亦會很不同。在黑海旁的雅爾塔談及地球另一端一個海港城市的命運,亦是港烏兩地一段歷史交匯。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