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那些經媒體渲染、商業廣告、口耳相傳而產生的「美容都市傳說」 - 夜上海论坛

聊聊那些經媒體渲染、商業廣告、口耳相傳而產生的「美容都市傳說」

  发布时间:2024-06-24 21:19:23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最近幾天,身為女大生的筆者在校園中吃飯,聽到了幾個女同學們正在討論「消夜吃雞爪,補充膠原蛋白、養顏美容,又不會變胖。」提醒:會變胖的)的話題。由於筆者大概知道這在生物醫學上的不合理之處:畢竟膠原蛋白微 。

最近幾天,聊聊身為女大生的那經筆者在校園中吃飯,聽到了幾個女同學們正在討論「消夜吃雞爪,媒體美容補充膠原蛋白、渲染相傳養顏美容,商業生又不會變胖。廣告」(提醒:會變胖的口耳)的話題。

由於筆者大概知道這在生物醫學上的而產不合理之處:畢竟膠原蛋白微觀拆解就是胺基酸,而小腸又只會把蛋白質拆解到接近胺基酸等級的都市大小時才會吸收,所以高蛋白與膠原蛋白主要吸收成分是傳說同一種。即使筆者高中大學皆就讀文組科系,聊聊但筆者目前就讀的那經大學也算前段學校,不少同學還是媒體美容來自各地第一志願高中,加上此知識筆者在國中時期就知道了,渲染相傳當下多少感到有些詫異。商業生

筆者自幼生活在女生較多的環境,從小到大聽過不少次「膠原蛋白美容說」,大概是筆者最常聽到的「美容都市傳說」(註一,第二名則是「冬粉減肥說」,一樣缺乏科學根據),不僅家母曾如此告訴筆者,國小還有位女性國語老師在課堂上說︰

宋美齡會這麼漂亮、皮膚這麼好,就是因為她愛吃雞爪,補充膠原蛋白。

就連夜市賣雞爪凍、賣豬腳、賣魚皮的老闆都這樣促銷,更別說現在興起的直銷跟網路直播銷售也都是如此。我們可以觀察到,「膠原蛋白美容說」的傳播方式包含了口耳相傳、商業廣告、新聞媒體、網路傳播等等。

如果吃膠原蛋白真的能養顏美容,為何我們不直接去吃吉利丁(明膠)就好了?吉利丁就是用動物的皮、骨提煉出的膠原蛋白,愛美的女生可以像在健身的人泡乳清蛋白來喝一樣,去超市買一大堆吉利丁泡來喝。

如果覺得這樣吃起來太噁心,也可以去買一大包「含明膠」(切記不要買到用果膠或洋菜製作的)的軟糖或果凍來吃。說來古怪,小熊軟糖的膠原蛋白含量應該比雞爪還高,但筆者從沒聽過有人說吃這個能養顏美容。或許是因為小熊軟糖給人們「添加物多」、「不健康」與「垃圾食物」等印象,就算是純果汁、純蜂蜜跟吉利丁做成的小熊軟糖,大概也無法帶給人們「養顏美容」的印象。

shutterstock_749324419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寫到這裡,筆者想起小時候《後宮甄嬛傳》正流行,小女孩之間還會互稱「娘娘」、「小主」,在小女生圈圈中給彼此賦予清代嬪妃封號。那時候有樣東西因此暢銷,也就是劇中不斷出現的「東阿阿膠」,而所謂的「阿膠」便是驢皮煎煮濃縮出來的膠原蛋白,還因此導致大量的非洲毛驢被盜獵。

坦白說,阿膠跟明膠就是類似的東西,只是明膠多半由豬或牛提煉,如果廠商把「東阿阿膠」易名為「驢明膠」或「驢吉利丁」(劇中的「東阿阿膠桂圓羹」也改名為「驢明膠桂圓羹」或「驢吉利丁桂圓羹」)想必不會暢銷,可能還會有一堆人覺得「很化學」(雖然就連水也是「化合物」,可以透過人工合成)而避之唯恐不及。

不僅如此,當時還聽說過有人會拿阿膠來敷臉,這讓筆者更加困惑,先別說前面提到的消化系統吸收問題,何況皮膚沒有消化系統的分解功能,實在想不透怎麼用皮膚吸收分子那麼大的膠原蛋白。而且同樣有趣的是,筆者從沒聽過有人會拿吉利丁敷臉,或是把小熊軟糖加熱溶解塗在臉上來敷臉,希望達到皮膚變得更有彈性的效果。

當然,這種現象會產生,主要並不是基於科學性(scientificity)的自然因素,顯然是因為阿膠在封建時代較難以取得,且獲得王公貴族青睞,加上宮廷劇在大眾傳播中的流行等文化因素所致。

除了阿膠跟明膠以外,類似的例子還有:珍珠粉跟貝殼粉(是的,我會想到這個例子是因為《延禧攻略》)。這兩者在營養成分上也非天壤之別(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鈣),但我們相對少看到有人會拿貝殼粉敷臉或用作口服美容,這勢必牽涉到珍珠相對貝殼罕見,且被視作「奢侈品」或封建主義下的階級象徵。

這種種跡象都顯示出:人們決定吃什麼有「養顏美容」的功能,或拿什麼東西拿來敷臉,經常不是建立在科學或生物醫學基礎之上,而是那樣物品在文化上、歷史上、物質基礎上所擁有的象徵性意義,進而可以推論出「養顏美容」主要不是醫學上的概念,而具有某種「政治上」(註二)的概念。

shutterstock_519177016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不過,筆者也必須指出的是,在面對這種背離專業知識的文化現象時,或許我們不應該急著擺出一副高姿態指導大眾。

像是由藥師與醫師組成的《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該網站發布了許多與美容有關的科普文章中。雖然筆者肯定這些文章在推廣醫學、藥理知識上的價值,但像是這篇〈美白面膜有用嗎?面膜的功用是什麼?——美白全攻略2〉一文中,總讓筆者感受到,其隱約透露出一種醫師對常民女性的威權指導,對歷史現象的唯物主義分析也較為不足(或許筆者這樣也是一種傲慢,奢望藥師與醫師組成的團隊具備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專業),筆者希望這部分可以處理得更好才是。

在筆者所受過的教育中,告訴我們必須質疑與批判由西方世界的現代科學與生物醫學所樹立的典範,在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下,學會尊重中醫、歐洲藥草學或世界各地區原住民族巫醫等知識體系。

有些女性主義典籍更直指現代生物醫學對女性月經、懷孕與更年期的病理化,主張拋棄婦產科醫學與更年期賀爾蒙替代療法,回歸中古世紀歐洲獵殺女巫風潮而流失的藥草學——以女性採集工作與身體經驗為基礎的醫學知識。

先撇開筆者對這些主張的歷史考究性的些許質疑,或是一些以現代生物醫學為典範的中醫研究的誕生,讓這些知識體系增添了更多科學性。筆者認為,此類「美容都市傳說」與各民族先民們的傳統知識發展脈絡有些不同(如阿膠在中醫典籍上的功能與補充膠原蛋白無關)。

「膠原蛋白美容說」顯然是部分建立在現代生物醫學的基礎(古代並沒有現代「膠原蛋白」這樣的概念)上,經過媒體渲染、商業廣告、口耳相傳而產生的現代社會現象,非常值得我們進行相關研究,對此種文化現象進行更多唯物主義式的歷史探究與省思。

最後,也是一個值得我們省思的討論,如果有位常民女性告訴我們,她拿膠原蛋白來吃或敷臉真的有效,即使這在科學或生物醫學上的實驗結果顯示為不可能,我們該怎麼看待這樣的狀況?否定她的主觀感受與生命經驗,並指導她「正確的」現代生物或醫學知識嗎?

綜觀古今中外,作為結構層次的「美容文化」(cosmetic culture)與個體行動層次的「美容實踐」(beauty practice)本來就未必建構在「正確的」現代生物或醫學知識之上,但對個人或社會未必只有帶來負面影響,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文化現象與個人敘事,並不走向某種知識菁英主義的傲慢,這必然也是身為知識分子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 註一:都市傳說(urban tale)又稱為現代傳奇(contemporary legend),背景未必要建構在都市,有點類似神話(myth)的現代版本,「美容都市傳說」一詞雖然就定義上並不精確,「膠原蛋白美容說」與「冬粉減肥說」皆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性。不過,筆者之所以會如此使用,是為了取用都市傳說那種亦真亦假、捕風捉影,將事實基礎經過曲解與誇大的特性。
  • 註二:此處的「政治」並非常見的政黨政治、投票傾向或國際關係,而是取自女性主義運動與理論中「個人即政治」(personal is political)中「政治」的概念,意指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權力關係。封建主義下阿膠與珍珠具有的象徵意義(如宋代慈聖光獻皇后曹氏的珍珠妝、清代和珅因私藏了一條東珠被視作對皇上大不敬、叛國的死罪),確實影響了人們對「美容聖品」概念的定義。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