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古代四川為傳統歷史所遺忘,三星堆顯示的是一個「失落的文明」

  发布时间:2024-05-20 22:37:40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胡川安古代四川的文化交流過去由於相信所有文化皆是中原文化傳播下產生的,因此考古學者會比較古代四川與中原所出土的類似器物,以說明古代四川的青銅文化是在中原的強烈影響下產生和發展起來,並藉以說明古籍傳 。

文:胡川安

古代四川的秦漢文化交流

過去由於相信所有文化皆是中原文化傳播下產生的,因此考古學者會比較古代四川與中原所出土的帝國代川的個的文類似器物,以說明古代四川的與沒有歷遺忘青銅文化是在中原的強烈影響下產生和發展起來,並藉以說明古籍傳說當中的史的史所失落蜀與夏、商、人古周等中原文明有歷史與文化的為傳關係。

然而,統歷從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星堆顯示四川盆地的秦漢人群與周邊的交流相當頻繁,此地出土的帝國代川的個的文器物,除了極具特色的與沒有歷遺忘青銅器以外,尚有玉石器、史的史所失落象牙、人古金器和海貝等器物,為傳豐富的統歷遺物提供我們與其他區域比較的基礎。在過去以中原為中心的思考當中,往往過分強調中原在文明傳播當中的重要性,忽略周邊區域的重要性。在這一小節當中,我將以古代四川為中心,透過三星堆、金沙遺址和周圍零星發現所出土的器物作為比較的基礎,這些器物除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外,不乏有與其他地區可比較之處。透過器物以尋找它們分布的空間範圍,藉以了解成都平原的交流圈。以下,我將分別從玉器、金器、海貝和青銅器當中的尊與罍等不同材質的器物加以討論。

青銅時代古代四川的玉器與其他地方互動的關係,在材料剛發表與認識的初期,學者大部分都從中原與成都平原之間的關係立論,尤其著重在中原對它的傳播。然而,隨著材料的增加和多方向文化交流的思考,大家逐漸了解到成都平原玉石器與廣大地區的交流與互動。其中又以所謂的牙璋、T字形玉環最值得注意。三星堆所出土的玉璋,從一九二九年發現以來,陸續在數十年間皆有出土,數量高達七、八十件以上,加上兩個祭祀坑出土的六十多件,可見件數之多。在紋飾風格演變上呈現由簡至繁的發展過程,延續的時間相當的久。金沙遺址所出土的牙璋,在風格上與三星堆類似,由於兩個遺址時間上緊密聯繫,地域也相當接近,屬於同一個工藝技術的傳統。

古代四川出土的牙璋,在器形偏向大型化,長度有些超過四十公分,研究玉器的學者楊美莉指出,牙璋的大型化與形制結構有關,一件牙璋基本上必須具備三個組成部分,即本體、柄和欄,是東亞大陸新石器以來所發展的扁方形玉器之中結構最為複雜的一種。相較之下,陝西石茆出土的牙璋在造型發展上具備初期的特色,由於其在造型上無法克服技術上的困難,太大的空間反而造成製作上的問題,因此長度約在二十到三十公分,二里頭、三星堆出土的基本上已經克服這個問題,能夠純熟地製作四十公分以上的牙璋。

上述這些出土牙璋的地方,可能以陝西石茆和二里頭所出土的和三星堆最有關係。石茆出土牙璋在設計與風格上都與三星堆較為相似,兩地玉器在造型上從簡單到複雜的類型都有,其中石茆玉器在年代上又比三星堆來得早,三星堆牙璋製作的靈感來源可能是從陝北而來。

由於和中國文明起源很有關係的二里頭遺址,不少學者認為是夏的都城,也出土一些玉璋,故部分的學者認為陝北的玉璋可能先往東南傳播至二里頭,再至西南的四川。然而,更為可能也較為合理的傳播方式是從四川傳播至二里頭。研究玉器的學者蘇芳淑認為從四川沿江東下,然後再北上至黃河流域。這樣的傳播路徑說明了中原不一定是所有文化的中心,也有可能是接受傳播的邊緣。

同樣也可以解釋三星堆玉器與廣大地區交流的是玉鐲或是玉璧,吉開將人所謂的「T字形玉環」,在三星堆附近打從一九二○年代就已經為考古學家所發現,兩個坑之中也出土一定數量的「T字形玉環」。T字玉環不僅在三星堆,華北地區所出土的約在西元前三千紀,越南所出土的約在西元前二千紀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在馬來半島上和泰國也都有發現,其時間應該在西元前一千紀左右。或許古代四川在文化的發展過程之中,與華南和東南亞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文化交流。

能夠證實古代四川與東南亞、印度洋之間關係的是在祭祀坑出土的海貝。中國古代海貝的來源,以三○年代江上波夫的研究最為詳盡,他認為中國在新石器時代尚無海貝,喜好海貝的習俗自商代才開始,而商、西周海貝的來源地應該來自南海。三星堆的文化和商文化的海貝來源有很大的不同,並非南海,發掘者判斷三星堆的海貝來自印度洋。除了透過科學的分析加以判定,再加上鄰近的滇文化所出土的海貝數量十分驚人。滇文化中的海貝來自「南方絲綢之路」——一條從印度洋到中國西南的道路,故學者將三星堆文化中的海貝視為是「南方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最早證據。

在古代四川所出土的器物當中,與中原最有關係的器物為青銅容器中的尊與罍,這類青銅容器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當中比例並不高,僅占十二%,與中原青銅容器占主流的情形正好成為一個明顯的對照,而在三星堆出土的尊和罍主要用來盛放海貝。中原青銅容器的發展始自二里頭,至二里崗、殷墟而集大成,以酒器為主的傳統持續發展並形成成套的青銅隨葬禮器系統。

尊與罍Photo Credit: 聯經出版
尊與罍。

中原式的青銅禮器,其功能具有宗教性的特質,與祭祖有極為密切的關係,禮器的件數和功能在祭儀中都有規定,商人以青銅製作了為數可觀的酒器和食器,又以酒器為最,這種青銅容器在現今中國範圍內的很多地方都有分布。禮器的組合有的是爵與斝,有的是爵與觚,有的是爵、斝、觚,有的則是盉或罍,以酒器為主的傳統持續發展並形成成套的青銅隨葬禮器系統。商文明展現出來的就是青銅容器的文明。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