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過度擔心「叛逆期」:當孩子對你的教養反動,身為爸媽應該感到高興

  发布时间:2024-05-12 20:43:50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李維庭穗波心理師,資深執業臨床心理師)你的孩子有沒有所謂「叛逆期」?我在網路上,看到一位家長描述他的意見,認為:叛逆期就是孩子不再覺得你講的都一定是對的,當意見不同的時候溝通沒有用的反擊。他提到他 。

文:李維庭(穗波心理師,別過爸媽資深執業臨床心理師)

你的度擔當孩對孩子有沒有所謂「叛逆期」?我在網路上,看到一位家長描述他的心叛意見,認為:叛逆期就是逆期孩子不再覺得你講的都一定是對的,當意見不同的教養時候溝通沒有用的反擊。他提到他女兒國二的反動時候離家出走⋯⋯,著實讓爸媽捏一把冷汗,身為也無法防止她。應該

我想爸媽多半覺得孩子的感到高興舉動往往不夠理性,不小心可能就傷了自己,別過爸媽因此相當擔憂。度擔當孩對有的心叛爸媽,就是逆期極度擔憂下,運用權勢及經濟資源,教養設法控制孩子,反動限制孩子,至少孩子在爸媽眼皮監控下,比較不會遭遇危險。而有一些爸媽會在這種狀況下,寧願犧牲和孩子的友善關係,也要保護孩子,深怕自己的疏忽,沒有盡好該有的責任,而造成憾事。

在我的觀察中,若是家長以權勢或經濟資源,試圖操控孩子的行為,多半會和孩子間的關係張力升高,此時孩子容易把行為「地下化」(不讓家長知道)或是起而抗拒反動,而多以被動攻擊方式反應,不太配合家長。

許多家長因此不知如何教養孩子,兒童期天真可愛的孩子,似乎搖身一變為難以管教的暴龍,拿孩子沒辦法。在這情況下,甚至有一些家長誤認為是管理孩子的力道不夠,加重管理力道,在這情況下,有的孩子就用「爛給你看」的方式因應,搞得身為監護人的家長憂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用盡軟硬兼施的手段,孩子似乎完全聽不進去,不為所動。

孩子對你的教養有反動,爸媽應該感到高興

那應該如何教養「叛逆期」的孩子呢?從實務觀察到的經驗告訴我,要對這些孩子先要有如下的認識:

1、當孩子成長進入青少年時期,大約小學四、五年級開始,他的「自我意識」迅速增長,反抗家長的命令及意見,日趨明顯。家長在此時,請先想辦法控制自己的慌張憂慮,並不是孩子學壞、不愛你們了,而是他想練習「做自己(身體)的主人」,他不要像以前,聽從權威者(多半是爸媽)的話,他要有自己的主意,而這些主意,多半是自己認為最好的狀況。

2、並不是每個孩子都經歷「叛逆期」,有的孩子在自信不足、避免衝突或表達愛的狀況下,把萌生於內心的主意,放棄壓抑了,這些孩子雖然對長輩們言聽計從,被稱讚「很乖」,實則是很早就放棄或壓抑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就沒自己的意見,只想當個乖孩子。在大人眼中可能被詮釋為「懂事」及「貼心」,長久下來,他的內心會產生一種感覺:「我好很委曲,而沒有人會替我著想」。在現實生活來看,很多「好好先生」、「好好小姐」屬於這一類人,表現出來的,是容易討好對方的行為模式。

3、所以當孩子對你的教養有反動的情況,爸媽應該感到高興,因為他的個人性已經開始表現出來了。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太快去壓抑否定,而是在適當的框線內,可以要求孩子對他的言行負起責任,這也是「有效自律」的訓練。也就是說爸媽開始可以擺脱「黏在孩子身後,不時盯著孩子看」的時間,注意力逐漸轉回自己和伴侶生活的身上。

家長可以怎麼做?

以上三點的認識,對孩子「轉大人」,開始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有著關鍵的重要性,那要怎麼做呢?以下幾點實務作法,可以參考再轉變為自己的方法:

1、首先要辨認孩子抗拒你的指令時,是否是他自己的意見,還是依恃你的伴侶來反抗你,比如你是爸爸,叫孩子去罰站時,孩子的媽跳出來,對孩子說:「你今天不是很累了嗎?趕快上床睡覺,不要現在罰站。」

若是這種抗拒,並不是出自本身有主見,而是挑選雙親中對自己有益的意見來抗拒另外一位雙親,這時候的抗拒,不叫叛逆期,而是孩子在運用雙親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在夾縫中求生存。而我們要的抗拒品質是要出自孩子本身的意見。

2、當孩子對爸媽所說的意見開始不服從的時候,身為爸媽的,不要太快視為對爸媽意見的否定,而是耐著性子,聽聽看孩子這些反動言行的內在道理。不要太快打斷他的理由和邏輯。

舉例來說,當哥哥和弟弟吵的不可開交時,爸媽可能叫兩人去罰站,結果弟弟馬上面壁罰站,但哥哥臉帶委曲地大聲說:「我不要!」然後「砰」的一聲就跑去自己房間,把房門鎖起來。這時,爸媽千萬不要用蠻力開鎖開門拉哥哥出來站(通常孩子也不會配合),而是等待想方法要瞭解哥哥不遵守爸媽指令的原因,另一方也要告訴弟弟,爸媽會處理這狀況。

爸媽等待適當機會去瞭解哥哥的心聲,可能哥哥會說弟弟先挑釁的,為什麼兩人都要一樣罰站?不公平?那時爸媽可以協助哥哥想到一個面對弟弟挑釁的非暴力解決方法,並要他為此次吵得不可開交的行為,想一個自我負責(或自我責罰)的方法。

3、爸媽的責任在「適當的框線」內,容許孩子自行決定。注意我說的是「適當的框線」,因為孩子自我意識快速增長時,他所做的自我決定,可能不完美,設想太天真不夠周全,或是自律性還不到可放心的水準。就好像剛學會游泳的人,覺得自己無所不能,馬上要挑戰大海,此時爸媽劃定海水浴場的安全區,告訴孩子在安全區內任他遊,但不能越過安全區。

何謂「何謂適當的框線」,應該藉助於爸媽的經驗理性及孩子的能力所及之程度(包括自律能力)綜合而成,這往往需要跟孩子之間協商。在這過程中充滿一些冒險與不確定性,孩子在經驗中學習,而爸媽則要學習處理自己的焦慮。

4、一旦允許孩子自我決定,家長就要無條件支持孩子,並抱持著孩子為自己負責、勇於挑戰的肯定,向孩子表達。當孩子因自我決定,結果不如預期時,不要以「你看吧!你還是太嫩了」的嘲笑態度,而是以「沒關係,失敗為成功之母」的鼓勵態度來支持孩子,如此孩子在下一次做決定時往往會更謹慎。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