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神成為機械人》:現代人如何想像阿育王與「羅馬」機械人的相遇? - 夜上海论坛

《當神成為機械人》:現代人如何想像阿育王與「羅馬」機械人的相遇?

  发布时间:2024-07-01 04:52:5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雅筑安・梅爾Adrienne Mayor)想像遠古機械人我們這些現代人會如何想像阿育王與「羅馬」機械人的相遇?古人在傳述這則故事時,對於這些護守佛陀遺骨的機械人, 心中的想像又是何等模樣?從孔雀王 。

文:雅筑安・梅爾(Adrienne Mayor)

想像遠古機械人

我們這些現代人會如何想像阿育王與「羅馬」機械人的當神代人的相相遇?古人在傳述這則故事時,對於這些護守佛陀遺骨的成為機械人, 心中的機械想像又是何等模樣?從孔雀王朝開始,佛教的人現浮屠與殿堂都是由傳統的守門天和夜叉雕像護守,表現出揮舞著弓、何想鎚矛和長劍的像阿械人形象,尺寸有時十分巨大。育王與羅遇然而,馬機古代圖繪當中卻從未見傳說中守護佛陀遺骨的當神代人的相自動機械守衛。

在佛教傳說及藝術作品中,成為佛陀、機械其教義和遺骨都是人現由憤怒的菩薩、也就是何想持杵的金剛保護著。特別值得注意的像阿械人是,在西元前一世紀至西元七世紀的育王與羅遇北印度犍陀羅風格的藝術作品中,有些早期的佛陀雕像都顯示祂身著古希臘——羅馬風格的服裝,由希臘神話中的大力英雄海克力士保護著。這個融合了佛教金剛身分的海克力士蓄著鬍、渾身肌肉,身穿希臘大力士招牌形象的獅皮斗篷,而原本所持的棍棒則變成極具特色的金剛杵。

有些浮雕顯示這位海克力士——金剛手執長劍,而長劍正是《世間施設論》中提及的那些機械衛士手中揮舞的武器。這個在藝術表現上融合了希臘羅馬神話角色與佛教金剛形象的佛陀守護者,正好與佛陀遺骨是由希臘羅馬風格的機械人守護著的傳說不謀而合。您或許會推測,在古人的想像裡,那些在地底密室守護佛陀遺骨的機械人形象, 或許正兼具希臘與印度的經典特徵。

早期印度佛經中說道,受託護道的是佛陀最初的四位門徒阿羅漢(Arhats 漢語稱羅漢)。之後, 阿羅漢的數量來到中國後增加到了十八位。西元九世紀、既知最早的阿羅漢形象,是將之描繪是成來自西方世界的異族。儘管羅漢與守護佛陀遺骨的「羅馬」機械人並沒有明確的關聯,但在某些點上, 羅漢也被想像成是具備戰技、凶猛的機械銅人。如此想法就出現在郭南宏導演在一九七六年拍攝的《少林寺十八銅人》電影中。

從某個遠古文明中發掘出早已遭人遺忘的人型機械科技——如此幻想等於是以一種神話的感受和眼光去看待古代機械人科技。特別的是,赫希俄德就認為青銅機械人塔羅斯其實正是某個遙遠古老世紀的產物。「遠古機械人」於是成了廣受大眾歡迎的科幻主題。

寮國的川壙省鄰近首都永珍,當地在一九五八年成立了一座佛陀奇幻樂園。公園裡滿布印度——佛教護衛的巨型雕像,有些看起來與早期的機械人甚為相似。在此同時,虛構或真實的機械人在二戰後的日本也廣受大眾喜愛;有些人認為,這樣的文化特色可歸因於佛教信仰的精神性。身為虔誠佛教徒的森政宏當年不僅率先提出「恐怖谷」效應理論,他也相信機械人甚至具備「佛性」。再者,在某些形式的日本和中國佛教中,在原初與仿照、本質與複製之間,其實是沒有明確界線的。

在二戰之後興起、而且廣受歡迎的日本動漫小說當中,常可見到人造生命和機械人的身影。值得注意的是,一九七二至七四年間的動畫《無敵鐵金剛》(Mazinger),就描述了一具在某座隱約以羅德島為藍本的希臘島嶼挖掘出土、以塔羅斯為原型造出的超級鋼鐵機械人。這故事的想像是,這些可由遠端遙控的機械人,是失落的古文明「邁錫尼帝國」為作戰而布署的武器。

另一個更近期的例子是宮崎駿的吉卜力工作室在一九八六年推出的《天空之城》。這個引用古印度史詩的故事,談的便是由一個已消失的古文明所造、失落已久的機械衛士的重生。有一群復古未來主義者、機甲藝術家、機械人模型製造者合組而成跨國際團體,會以精細複雜的手法做出好似從遺址考古現場出土、「遭人遺棄」 機械人,「Whistlefax」這個遠古文明的倖存機械人就是箇中的典型例子。

根據虛構的故事背景,「他」 來自一個「遭暴力毀去的荒原世界」,那已成荒蕪的「遺跡,曾是一段偉大文明,但當中滿是幽魂附身的機械人。這些笨重的機械人被陣亡士兵的怨靈占據。來自過往、鏽蝕斑斑的他們如今回魂只為一個目的,就是要讓那些為求個人私利而將世界無端推向戰火的人得到報應」。

這則關於阿育王與「羅馬機械人」的佛教傳說,最初是在何時起於印度?這個故事似乎反映了西元前三世紀左右實際發展出的科技工程知識,此時在歷史上正逢托勒密二世與阿育王時期。我們知道,孔雀王朝與希臘宮廷當時曾互派大使,而且交換貴重贈禮,藉此彰顯自家的文明成就。請注意, 這則傳說故事曾提到製造機械人的草圖暗中傳到了印度,而希臘——羅馬這西方世界的皇帝也曾送出一份內藏機械人的大禮給阿育王。我們當然無法精確追溯出這則傳說最早究竟起自何時,但若推測阿育王和當時的人對於西方世界的機械人和其他機具其實並不陌生,甚至研究過草圖或縮小模型,這樣的推測想法倒也不為過。


神話和真實世界裡的機械裝置和人型機械,激發出了關於存在論、人與非人、自然與人造的諸多疑問,挑戰了區分幻象、實際與可能之間的界線。有大量神話顯示,早在歷史上真有機械裝置能證實的確可藉著科技模擬生命的許久之前,人類已有對於雕像會動的概念想像。「古代的機械學會讓觀者大感驚訝!」席薇雅.貝里曼如此評道,而且「科技的體驗會改變人類對於科技會產生何種後果、有何可能的認知」。

人類的想像力和好奇心會驅動創意和創新。我們可以另一種有根據的「體驗」角度,來思考人造生命和那些在古時猶無人知的科技的神話。人類只要擁有如同代達洛斯、普羅米修斯或赫菲斯托斯那般超凡的優越技術和專門工藝,那麼可能會產生什麼結果、又可能造出什麼奇蹟?神話想像中的情節或許有助古人去思索、形塑對於這些問題的概念。

神話傳說裡某些關於人造生命的奇蹟,是否是古人將真實世界的科技理論或實驗美化後而妄論的文化遐想?或者,反過來,神話想像中的機械人和裝置,是否可能也挑戰或啟發了古代發明者設計出自動物件和機器——一如現代的科幻作品往往能預料日後科學上的發現,有時甚至還激發出科技上的創新?神話敘述和科學想像彼此是否相互關聯?

研究人工智慧歷史、同時也是未來主義者的喬治.扎卡達基斯,就深深思索著那些古代機械人的故事與人工智慧研究之間的關聯。他認為,神話傳說與人類「歷來的科學研究心思」會共同進化,形成相互反饋的迴圈。我們雖無法推測最原初的影響究竟來自何方,卻能從某些史實中的古代發明裡,辨識出當中那些藏著神話故事的弦外之音。的確,正如同遠古神話想像著那些出自神人工匠手中的科技奇蹟,人類歷史上也有許多發明者曾打造出人形機械和裝置,展現或喚醒了古代神話,令人驚豔。

數千年前,空想家以神話的語彙啟動了一連串關於高人一等的天神或凡人創造出人造生命的「科幻」思想實驗。這些想像中的人型機械,引發了世人敬畏、期待和驚恐的矛盾情緒,尤其是那些像塔羅斯和潘朵拉那樣、外在形體栩栩如生,能與凡人互動、具備彷彿意識般「心智」的機械人。而後, 一群發明者創造出如實複製自然型態的真正機械人與自動機械,他們的想像和設計更是激發出後繼者再進一步的實驗與創新。

真實的機械人與機具也能魅惑人心、欺矇、甚至支配人類,一如神話世界中的那些那樣。正如我們在第八章所見,在潘朵拉神話和索福克勒斯對人類心靈手巧的頌歌當中,人類企圖藉科技創造生命的野心後果正是一記明顯的警告,警示這些恩賜雖能引領人類走向光榮,卻也可能邁向邪惡。

人造生命這刺激的夢想最初出現在口傳故事的想像裡,在遠古時代的科技設計和機械中開始化為現實。隨後兩千年的歷史見證了無數的科技巨變;然而,時屆二十世紀末,人類創意的視野和革新不過才正要展開,新的發展也正急速累積。懸浮在複製生命的恐怖深淵上,在人類貪得無厭地模仿、想改善自然的野心所招致的希望與恐怖之間,我們,依然擺盪不定。

相關書摘 ►《當神成為機械人》推薦序:先成為「賽博格」,再成為「人」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當神成為機械人:希臘神話如何透過科幻想像,探問人類生命的本質(全新修訂版)》,八旗文化出版

作者:雅筑安・梅爾(Adrienne Mayor)
譯者:愷易緯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生而為人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人類是否能通過科學力量獲得永生?
這不只是今天科幻小說的想像,更是古代希臘神話的核心命題!

本書呈現由人、神與技術三者交織出來的世界觀,探究人類生命的永恆困惑
人類模仿諸神造人,透過科技力量打造機械人的科幻想像
從神話與歷史的角度來看,即是「科技來自於人性」的現代意義!

不只是神話!科幻想像為何存在於古希臘神話中?
機械人的出現便是人類探尋生命本質的成果!

早在三千餘年前的古希臘及近東地區的各種神話中,便蘊含著「透過科技工藝以創造生命」(bio-techne)的概念,試圖運用人力去模仿、改造和超越由神命創造的自然生命。換言之,早在希臘神話中就產生了各種現代人熟悉的科幻故事情節,包括製造人工生命的想法,以及人類對於模仿自然的顧慮。

本書檢視希臘神話中許多耳熟能詳的故事並分析其意義,神話當中看似虛構的科幻情節,其實呈現「人性」如何從歷史之初就自然關注於人造生命的概念,與始終難解的道德難題,讓現代人對於「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反思更顯豐富。這些故事包括了:泰坦巨神「普羅米修斯」,他不只用泥巴造人,並且盜取天火、將知識技術傳授給人類,象徵了科技工藝的開端;或是《阿爾戈英雄記》中守護克里特島的「塔羅斯」,是神明打造、力量遠遠超出人類想像的巨大青銅機械人;又或者是創造之神赫菲斯托斯打造的女性機械人「潘朵拉」,她最終打開了宙斯的盒子,此舉正象徵為人類的未來帶來了恐懼與希望。

雖然古希臘神話和其他遠古傳說中所想像的人造生命並不完全等同於現代人認知的機械人或人工智慧,但作者認為,在神話傳說的奇幻外衣下,這些自古以來關於人造生命的原創想法和概念顯示了人類對於自身生命的永恆困惑,至今依然值得討論。

人類真的能夠透過生物科技工藝獲得永生嗎?
渴望超越自然的野心與焦慮,引發無數道德與現實的糾結!

至此,自然與機械的邊界逐漸模糊,機械人的出現為人類帶來希望、卻也帶來恐懼。「生而為人的意義是什麼?」自詡理性的人類是否可能根本不具意識,只是諸神手中的機械玩物?這是古希臘人透過神話故事不斷思索的問題,也是人類試圖以自身力量超越自然的渴望與焦慮。他們一再探究人類試圖戰勝老化與死亡的野心,也引發無數道德與現實糾結的難題。

因此,「人類是否能通過力量獲得永生?」的探問,不只是知識問題,更是古代道德與哲學思辨的核心命題。古希臘人深知,不論是想像或真實存在,這些以自然為形體的人型機械和其他人造物品,若非安全無害,要不就是深具危險性;它們能用於勞務、性愛、娛樂,或是宗教用途,甚至能對人造成痛苦或致人於死。不論是實際或想像,「生物科技工藝」顯然讓古人深深著迷。

當我們以「生物科技工藝」的觀點看待古老的神話故事,這些看似「奇幻」的情節,便有了全新的「科幻」意義。正如約翰・斯拉德克(John Sladek)在一九八三年出版的知名科幻小說《提克托克》(Tik-Tok)中,將機械人的概念引人涉入「哲學思辨的深水區」,激發出關於存在、思想、創意、感知,以及真實的無數問題。

希臘神話蘊含的智慧與洞見,以及對天神與凡人操弄自然的不祥預感,激發出諸多關於自由意志、奴役、邪惡的起源、人類的極限,以及身為人類有何意義等問題,如今看來著實令人驚訝,卻不難理解。本書便是透過分析希臘神話中的科幻情節,追問潛藏其中的人性難題,呈現出由人、神與技術三者交織出來的世界觀,重新詮釋「科技來自於人性」的現代意義。

  • 本書為《天工,諸神,機械人:希臘神話與遠古文明的工藝科技夢》改版書
(八旗)0UHU0027當神成為機械人_立體書封(書腰)300DPIPhoto Credit: 八旗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王祖鵬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