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的點數生態圈、LINE的UI設計,是台灣銀行業未來必然的發展方向 - 夜上海论坛

樂天的點數生態圈、LINE的UI設計,是台灣銀行業未來必然的發展方向

  发布时间:2024-06-29 05:33:20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鄭泊聲在LINE Bank與樂天銀行都正式開業後,台灣可以算是正式的進入了「純網銀時代」。撇去單純的新聞與功能比較,這篇文章想要從這兩間新開業銀行現在的服務,與大家聊聊,我們是否能從純網銀上,看見 。

文:鄭泊聲

在LINE Bank與樂天銀行都正式開業後,樂天台灣可以算是點的U的發正式的進入了「純網銀時代」。撇去單純的數生I設新聞與功能比較,這篇文章想要從這兩間新開業銀行現在的態圈服務,與大家聊聊,計台我們是灣銀未來否能從純網銀上,看見台灣金融業未來的行業樣貌。

在進入正題前,展方先來看看純網銀在台灣的樂天發展脈絡。

顧名思義,點的U的發純網銀就是數生I設純粹以網路服務顧客的銀行,所有的態圈金融服務都在線上完成,沒有實體分行。計台大概在2019年金管會正式決議開放其在台灣發展,灣銀未來與金融科技的行業新進國相比,基本上是落後了近10年。

三家拿到執照,為何目前只有兩家開業?

原本金管會只想要在初期開放兩張純網銀的執照,但當時已經成形的團隊就有三家,分別是:

  1. 將來銀行(NEXT BANK):由中華電信、兆豐銀行、全聯福利中心等等投資組成。其實是最早開粉專、找記者做專題打廣告的。
  2. 連線銀行(LINE Bank):由日韓的LINE、LINE Pay在台灣的發卡夥伴富邦、聯邦銀行等投資組成。
  3. 樂天銀行(Rakuten Bank):由日本的純網銀老鳥樂天,與蔡衍明的國票金控投資組成。

本來很多人覺得看這三家團隊搶兩張執照會是一件有趣的事,結果金管會前主委顧立雄,竟然最後宣布三家執照都核發。到底其背後真正的理由為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更開放、更多元的競爭環境,是身為消費者的我所樂見的。

既然三家都拿到執照,那為何現在只有兩家開業?如果大家近期有在關心將來銀行的新聞,大概就知道為何了。簡單說,將來銀行的籌設進度遠遠落後另外兩家對手,大致上是圍繞在資訊系統建置的問題。甚至連近半年金管會去實地檢查的時候系統也現不少錯誤,所以金管會遲遲不讓將來銀行正式開業。

在晚近一點就會發現,有將來銀行總經理劉奕成前幾個禮拜辭職的新聞。不過我的理解是劉奕成在將來銀行籌備的末期真的是心力交瘁,如今系統建置大致上軌道,他也決定完成階段性任務該走了。

uerqhxl4cmt5zdjw9z65hrmg9fr73iPhoto Credit: 中央社
將來銀行前總經理劉奕成

台灣的銀行市場相當特別,有將近一半的大銀行都是公股銀行。在三家純網銀當中,顯然將來銀行就是扮演了一個公股銀行的代表,媒體上也常常稱之為國家隊。我想去(2020)年金管會在審查這兩張執照要核給誰時,將來銀行的籌備情形應該就是已經遜於其他兩者了。

不過無論如何,金管會對新銀行的把關相當嚴謹,「多發」那一張執照給將來銀行,還是有促進金融科技發展的效果。我想當將來銀行終於能夠開業時,一定是處於能夠讓大家信任的情形。

目前的兩家純網銀除了開戶較快,未提供任何值得大家特別去使用的金融產品

接著講講我想跟大家分享,在另外兩間純網銀開戶的情形。開門見山直接說好了,目前我不認為這兩家純網銀,有提供任何值得大家特別去使用的金融產品。我認為如果你今天想要開一個銀行帳戶,最棒的方法是直接去申請其他銀行的數位帳戶,例如第一銀行的iLEO數位帳戶就好。

其實台灣現在每一家國銀幾乎都有數位帳戶。開立數位帳戶不用到實體分行留下印鑑,只要在線上用手機拍下身分證與健保卡上傳,過兩天銀行就會幫你開好一個帳戶。基本上能使用銀行的所有個人金融(消費金融)功能,包括存提款轉帳定存、外匯交易、基金交易、證卷商交割、自動扣繳、金融卡刷卡消費(還有回饋)、購買基金、小額信貸等等。

那麼,數位帳戶感覺起來跟純網銀蠻像的?整個申請過程確實是蠻像的,下載app、上傳證件、填資料,然後等待銀行通知。唯一的差別是,我目前辦過的數個國銀數位帳戶,幾乎都需要兩至三天來審核開戶資料,而這兩家純網銀,基本上我的經驗都是下午申請,傍晚就開戶完成了。

在銀行端,無論是數位帳戶還是純網銀,開戶資料的審核其實就是兩個步驟。一是證件的查核,確認你上傳的是真正的證件,二是銀行會到聯合徵信中心的系統拉取你的聯徵報告,確定你這個人沒有不良的金融紀錄。基本上,這兩件事情都是可以透過電腦自動化完成的。

我的經驗是,一般來說你上傳證件完銀行系統就會馬上辨識,如果辨識不出來就會請你重新上傳。不過我猜測多數銀行的數位帳戶,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會再請真人確認證件真偽,或是因為舊的開戶系統沒有自動化,所以才會需要多一兩天的開戶作業時間。

至於這兩家純網銀,應該是系統的自動化更完全,請有更豐沛的真人審核量能,所以開戶才能如此迅速。

開完戶之後,馬上就可以登入手機app,來使用純網銀所提供的所有功能。有哪些功能呢?存提款轉帳定存、小額信貸,樂天銀行最近新推出自動扣繳功能,LINE Bank有金融卡刷卡消費功能。就這樣,沒了。這是為什麼我說純網銀目前根本不值得大家去開戶,因為它其實是一個功能更少的金融服務。

樂天銀行社長:純網銀異業結盟成功案例多Photo Credit: 中央社
樂天銀行社長永井啟之

許多國銀的數位帳戶都能提供更完整的服務,有些還有更棒的活存利率(前面提到的第一銀行iLEO數位帳戶提供10萬元以下1.6%活存利率)。兩家純網銀都有提供一些跨行提款轉帳的免手續費優惠,這些在許多國銀的數位帳戶也都有提供。

兩家純網銀各有一項,幾乎是台灣銀行業未來必然的發展方向

我想一家銀行開業初期,提供的服務較少是可以理解的,較早開業的樂天銀行,也相當迅速的擴張與深化各種功能。我認為這兩間純網銀要能夠提供與實體銀行相當的服務,應該不用太久。

不過目前(某種程度上應該是在金管會的要求下),兩家純網銀無法提供外匯交易、信用卡(樂天信用卡並非樂天銀行的產品,是由日本樂天全資持有的樂天信用卡公司維運)、外幣定存、基金購買等等在傳統國銀眼中應該是小兒科的服務。

然而兩家純網銀各有一項事情,我認為幾乎是台灣銀行業未來必然的發展方向。

先來講樂天的「點數生態圈」。雖然樂天銀行的服務不多,但你只要使用到樂天銀行任何「能讓他賺錢」的服務(例如跨行轉帳,或是存款達到一定數額),他就會回饋你Rakuten Point。這個點數能夠在整個「樂天生態圈」使用。目前通路看起來不廣泛,但我相信會漸漸擴展的。

目前台灣銀行業,應該只有玉山銀行的e.Fingo有類似的生態圈經營概念。生態圈這東西其實也談很久了,應該是趨勢,但目前也沒有誰真的把他做大到可以成為標竿,樂天在這裡絕對是還有推進空間的。

樂天銀行為了要加強使用者的黏滯係數,還設計了一套詳實的會員制方案。簡單來說,你用銀行服務用得越多,或是存款額越高,每次使用樂天銀行服務時,Rakuten Point的回饋倍率就可以越高(大概就是玉山銀行Only卡的概念)。

「會員升級制」加上「點數」,無非就是希望你能集中的使用它的銀行服務,同時也促使你在它的生態圈裡面消費更多,並且在有許多業者都提供類似的產品時,選擇生態圈裡的提供者。

台灣很多大財團都已經建立起龐大的產業生態系,但一直沒有辦法把生態系裡的不同產業的消費者整合起來。隨著現在電子支付興起,很明顯地大家都想透過支付的回饋來整合消費者。統一集團想透過iCash來做、LINE想做、玉山銀行與PChome也有投入,大家都知道這是方向。

但樂天銀行所設立的會員升級制度相當詳實仔細,集團旗下現有的棒球隊、商城、電子書等服務也已經累積了很多用戶,樂天銀行想靠「生態圈」崛起的野心,顯然是更明顯的。

LINE Bank正式開行Photo Credit: 中央社
取得純網路銀行營業執照的LINE Bank在4月22日正式開行

接著講LINE Bank給台灣金融業的啟發:UI(使用者介面)設計。這講起來好像很簡單、很枝微末節,但各位如果仔細回想,你的手機上所有的app中,那些介面比較流暢、美觀的app,怎麼好像都是國外的app?在台灣這個UI設計落後別人相當多的國度,尤其又是在相對更不注重介面設計的金融業,LINE Bank的UI根本就是「海放」全台的銀行。

台灣的銀行大概是為了要符合很多安規,或是每次更新都不敢亂動太多東西等等緣故,使用者介面大概看起來都有點像Windows XP年代的產物,連至少看起來是簡潔、現代且直覺者都不多。更遑論要向國外的金融科技app(如美國的電子支付獨角獸Square旗下的Cash App),在字體、布局、分層、動畫都做到完善。

但連線銀行的app目前用起來令我覺得相當不錯,分頁清楚、流暢,功能的放置很直覺,版面也更美觀。而且它甚至把app做了一個簡化版在LINE裡面,跟LINE的綁定通知也做得很好。

另外,有一件小事情,剛開戶完成後,LINE Bank app會顯示出你的金融卡的寄發狀態,有更新還會通知你。我非常喜歡這樣的小細節,感覺他們比較有抓到現在年輕人的喜好。

傳統銀行與純網銀的未來

其實感覺在消費金融層面,現階段純網銀還沒有提供出讓人感到有「破發性(disruptive)」的創新,但對金融業還是提供了一些酵素。

樂天銀行的「生態圈經濟」是大家都想要獨佔先機,卻同時也都還在摸索的新商業模式。手機app會是未來消費者與銀行接觸的最主要媒介,LINE Bank現代化的使用者體驗,是所有金融業者都必須好好學習,並且努力改善的。

另外,在純網銀方面,我自己私心希望他們可以發展一下與券商的串聯,看能不能也顛覆一下台灣證卷app的設計。

LINE透過LINE Pay一定也想玩點數生態圈,但目前都還是在消費回饋的層面而已,後續如何透過連線銀行來深化發展也值得關注。

我基本的觀念其實是這樣,傳統國銀現在正在走向線上化的過程中,他們只會跟純網銀越來越像,純網銀們必須靠一些真正新鮮的東西才能立足。與此同時,純網銀應該也要走向線下,以其數位化優勢去在國銀的傳統領域競爭。

未來的有一天,我們也應該要能在線上現在簡單辦抵押貸款、企業金融等更高階的金融服務,希望透過純網銀能刺激台灣數位金融的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方便的生活。

延伸閱讀

  • 前仆後繼搶進個人金融市場,純網銀業者看中的是什麼?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