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方剂配伍研究概况 - 夜上海论坛

蒙药方剂配伍研究概况

  发布时间:2024-07-01 00:44:17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蒙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文明的瑰宝,是历代蒙医药世家多年的临床总结和智慧的凝聚。蒙药方剂配伍是蒙医药理论的重要环节,是蒙药方剂现代化研究的核心部分。深入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对于传承、创新和发展传统蒙医药具有 。

蒙医药是蒙药中国传统医药文明的瑰宝,是配伍历代蒙医药世家多年的临床总结和智慧的凝聚。蒙药方剂配伍是研究蒙医药理论的重要环节,是概况蒙药方剂现代化研究的核心部分。深入研究方剂配伍规律,蒙药对于传承、配伍创新和发展传统蒙医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前,概况蒙药方剂配伍主要是蒙药通过拆方研究、化学成分研究、配伍药代动力学研究、研究方剂有效组分配伍研究、概况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等方面进行。蒙药文章对蒙药方剂配伍理论及现代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配伍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展望。

蒙药方剂配伍是在蒙医药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病因进行分析,初步决定治疗方法的前提下,根据方剂配伍规律配制一定临床疗效的处方。蒙药方剂配伍规律是以蒙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根据君臣佐使原则和“味”“消化味”“功效”三条配伍基本规律,以提高疗效,调整药物偏性,减少或抑制毒性,协同作用为目的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单味药材有序、有理、有效的组合使用。正如大戟、乌头、天南星等许多蒙药,药性峻猛,对机体有副作用或有毒性,尤其是活性成分与毒性成分为同一类成分的一些药物,其因安全性较低而不乏中毒甚至死亡者。但是,如果将这些有毒且有效药物与一些其他蒙药配伍后,产生相互作用而使其原有毒性减少甚至消除,成为专治某些疑难杂症的方剂。蒙药方剂配伍绝不是单纯的药物叠加,而是存在一定的配伍规律以及严格的配伍原则,是历代医家多年的临床总结也是智慧的凝聚。配伍是单味药之间的有效组合,每味单药具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因此多味药物组合使用使蒙药复方制剂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等特点。

1传统蒙药方剂配伍原则及配伍规律

蒙医药学基础理论认为人体由赫依、协日、巴达干等三根组成。通过管理三根平衡,综合调节人体内“三泻”(大便、小便、汗水)和“七素”(食物营养精髓、血液、肉、脂肪、骨、骨髓、精)的整体动态变化。蒙医理论认为,三根动态平衡一旦被破坏,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将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六基症”(赫依、协日、巴达干、血、协日乌素、虫)的产生。蒙药是指在蒙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治疗“三根”失调引起的各类疾病的药材统称,具有“温寒两力”“消化三力”“基础六味”“八种药性”和“十七种功效”等性质。基于以上蒙医药学基本理论,蒙药方剂配伍以君、臣、佐、使为配伍原则,以味、效、消化味等三因素指导组方和配伍,结合临床症候和病因,使蒙药方剂发挥最大复合药效。

在君臣佐使配伍原则中,君药是指针对病症及病症部位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主要是辅助君药治疗主症,增强君药疗效,且同时对其他症状具有一定作用的药物;佐药辅助君药,治疗伴随症状的药物。使药是指在君药和臣药当中除了具有“桥梁”作用之外,在方剂配伍中具有协调作用的药物。例如,清热、保肝蒙药方剂地格达-4味汤中以具有清“希拉”、保肝作用的肋柱花为君药;以具有清热作用的胡黄连为臣药辅助君药增强其疗效;栀子和瞿麦为佐药和使药,具有协助和调和作用。蒙药方剂中组成成分的配比调整是由病情的轻重及特性而定。一般规定为:治疗病情较轻,无严重反应的轻病时,君药、臣药的种类较少,使药的种类相对较多,亦或者君药、臣药各一味制成。一般为2~8味药组成;治疗病情中等,反应明显的中病时,君药、臣药的种类较少,佐药及使药的种类相对较多。一般为8~16味药组成;治疗病情严重,反应剧烈的重病时,君药、臣药的种类增多,佐药及使药的种类依次增多。一般为16~20味药组成;个别作用较好,有独特性的蒙药方剂为多至20~40味药组成。

此外,“味”“效”“消化味”配伍规律是蒙药方剂配伍独有的理论,主要根据蒙药基础六味(甘、酸、咸、苦、辛、涩)、8种本质性能(如重、腻、寒、钝、轻、糙、热、锐)及4种消化味(甘、酸、苦、辛)理论所指导的一种配伍规律。不论何种药物的基础味、功效、消化味按配伍规律组方,都对病症有最佳疗效,若未按味、功效、消化味配伍规律组方,那么功效对消化味,消化味对基础味依次产生影响,因而其随味功效就发挥不了最佳功效。一副方剂中或许各单药的味相互阻碍,但消化味可相互辅助,随味功效相互阻碍,但本质功效可相互辅助。因此方剂,尤其口服方剂应着重“味”“功效”“消化味”等3种配伍规律组方。

2蒙药方剂配伍的现代研究

2.1化学成分研究

蒙药方剂中治疗疾病的成分是其有效物质基础。蒙药方剂具多组分及多成分的特点,因此使蒙药方剂的化学成分变的极其复杂。在大量的方剂化学成分研究中发现,多味药物的联合作用使得配伍前后的化学成分大不相同。如:由于多种成分的存在可能复合成新的化合物,或某些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或降低或消除了某些成分的毒、副性,或在煎煮等制备过程中使得某些成分分解或破坏等。如:白凤等在蒙药复方协日嘎-4体内外化学成分分析中发现,方剂中的化学成分不是单味药化学成分的叠加,且配伍在薄层扫描中出现新峰,证明可能通过多味药配伍有新生代谢产物生成。许良等采用不同溶剂对森登-4汤进行萃取,并对萃取物的抗炎镇痛药效进行比较,发现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及镇痛作用。对森登-4汤乙酸酯部位进一步研究,发现有1个化合物为在森登-4汤的4味药材中未见到的新化合物,目前判断是在药物浸泡煎煮过程当中形成的新化合物,而且有可能是该方药效物质。许海杰等在肉豆蔻-5中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其中5个为首次从该方分离出来,且其中的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木香烯内酯为该方重要的效活性成分。黄玲玲等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蒙药“三子汤”挥发油化学成分,最终鉴定了挥发油27个化合物成分,为该方挥发油成分的研究提供依据。以上看出对蒙药方剂化学成分的研究,从根本上阐明药效物质基础,揭示方剂配伍规律的科学内涵。

2.2药代动力学研究

蒙药方剂的药代动力学是定量分析单味药、组合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的变化,进一步探索血药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金刚等对蒙药地格达-4味汤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发现,与其他药对组相比,地格达-4味汤组与肋柱花胡黄连药对组的血药浓度明显较高,地格达-4味汤血组的Cmax、T1/2、Vd都高于其他药对组。进一步明确地格达-4味汤配伍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合理性。肖云峰等在配伍牦牛心脏和家猪心脏时蒙药八味沉香散中丁香酚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中,发现配伍牦牛心脏比配伍家猪心脏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更利于临床治疗。赵洪超等在森登-4提取物中总黄酮对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研究比较,发现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对森登-4提取物总黄酮的代谢速率和发挥药效时间更快更久,该发现对森登-4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效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不断成熟,在新药初步筛选、方剂配伍规律研究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成为重要方法。

2.3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蒙药血清药物化学实验研究是以含药血清为实验样品,使用药物化学方法研究方剂进入体内之后的变化过程以及从含药血清中分离、分析、鉴定所含移行成分,对移行成分和药物疗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在蒙药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中,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可确定药物的活性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方剂中君臣佐使药配伍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巴根那等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给蒙药地格达-4味汤的水提物,并对给药后的血清中移行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到9个移行成分,其中4个为该方原型成分,5个为代谢产物。信莎莎等将蒙药述达格-4及其各单味药灌胃大鼠之后检测含药血清,并比较该方体外化学成分及体内吸收入血成分。发现该方剂灌胃给药后17个成分为体外成分直接入血,另外6个成分初步判断为新产物,且认为这23个入血成为分述达格-4的有效成分。赵海龙等对蒙药协日嘎-4中总酚酸成分在大鼠血清中的含量进行检测,建立了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溶液显色总酚酸成分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为之后协日嘎-4药效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方法。张天明等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前列腺炎症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血清中协日嘎-4的生物碱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并确定了该方中生物碱成分有调节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的作用。

2.4拆方研究

蒙药方剂的拆方研究是将多味方剂,根据君臣佐使配伍规律、药物功效、性味或其他分类方法拆分成多个分组,分析主要药效的药物,进而探索蒙药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目前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例如孟和达来等将拆分的地格达-4味汤的四味单药灌胃给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分析四味单药的君、臣、佐、使分配,实验结果认为君药为肋柱花、臣药为栀子、使药为瞿麦,其中胡黄连为臣药或佐药。包明兰等通过将地格达-4味汤拆方成单味药、药对及全方,追踪栀子苷在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变化,栀子苷为入血指标性成分,发现栀子与肋柱花药对相应时间点血中栀子苷含量均高于单味栀子和全方。许良对森登-4汤进行拆方研究,阐明其配伍规律,进一步确认森登-4味汤中的君药为文冠木、臣药为川楝子、佐药和使药分别为栀子和柯子,并研究确定了槲皮素、栀子苷和没食子酸等15种化学成分为该方剂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任蕾等采用FTIR技术将葛根芩连汤拆方成葛根黄芩药对,葛根黄连药对,葛根甘草药对及葛根黄连黄芪组等6个新配伍,研究全方及拆方后的配伍的药物活性成分的变化,探索该方君臣佐使配伍规律和相互作用。FTIR红外光谱图显示全方时峰最多最强,这也证实了该方配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蒙药方剂配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蒙药方剂配伍现代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围绕各单味药组分体内外化学成分、代谢过程等开展配伍研究。常用的蒙药方剂配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同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因天然药物的产地、种植方式、种植条件、采收季节、用药部位不同,并且由于化学成分不能直接代表方剂在体内的药效物质,只是从体外成分变化角度来研究的话很难证明配伍药物之间关系。血清药物化学方法中实验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所在环境、给药方式、给药浓度、采血方式、离心过程的不同实验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偏差。此外,蒙药方剂配伍具有鲜明的理论基础,如“味”“效”“消化味”为基础的蒙药特色配伍理论。但在现代研究中很少能够涉及该三因素对方剂配伍的影响,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实验结果无法用蒙医药理论来阐释方剂配伍原则。因此,有效结合各种现代研究技术手段和蒙药方剂配伍理论,是目前蒙药方剂配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小结

综上,蒙药方剂是遵循“君、臣、佐、使理论”和“味、效、消化味理论”,根据辨证论治规律发挥最大药效的处方,是蒙医临床治病的基础。蒙药方剂配伍研究主要围绕组分体内外化学成分分析,药代动力学分析以及拆方前后化学、药理学评价研究等,但其缺乏蒙药方剂配伍理论阐释及配伍作用模式分析。因此,在特色蒙药方剂配伍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多层次、多水平的蒙药复杂组效关系,并运用现代组学技术和药物信息学技术揭示蒙药方剂配伍作用机制,创建蒙药方剂配伍优化设计理论,为蒙医临床组方用药提供更多现代科学依据,为创制蒙药创新药物奠定坚实基础。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年2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天南星乙酸乙酯丁香酚槲皮素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