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菊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一) - 夜上海论坛

滁菊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一)

  发布时间:2024-06-26 08:48:07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菊花最初起源于中国,已经栽培了2000多年,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药用和园艺栽培品种。杭白菊、滁菊、贡菊、亳菊花是四种著名的药用菊花栽培品种。中国药典记载,滁菊起源于中国安徽省滁州市,曾居四种 。

菊花最初起源于中国,滁菊已经栽培了2000多年,油成用研在长期的分分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药用和园艺栽培品种。杭白菊、析及滁菊、究进贡菊、滁菊亳菊花是油成用研四种著名的药用菊花栽培品种。中国药典记载,分分滁菊起源于中国安徽省滁州市,析及曾居四种药用名菊之首,究进并被选为清朝的滁菊皇家贡品,于2002年荣获国家保护地理标志(PGI)。油成用研滁菊被记录具有散寒、分分清热的析及功能,还有名目功能,究进传统上用于治疗头晕,疼痛和眼睛肿胀,尤其是肝阳上行紊乱引起的疾病。
一般从植物体中分离得到的挥发油具有芳香味,大部分是脂肪族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等。滁菊中的挥发油含量低,但由于其突出的药用价值,菊花中挥发油提取工艺一直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滁菊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者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一、滁菊挥发油化学成分

滁菊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单萜烯类、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不同的采样时间、加工工艺、预处理方式、提取工艺、分析方法,最终鉴别出来的化合物种类、含量有一定差异。徐冬青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滁州贡菊中挥发油,通过气质联用仪检测和标准谱库检索研究滁州贡菊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成分,从滁州贡菊药用部分挥发油中分离出了156个色谱峰,鉴定其中的5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质量的76.07%,其中有11种化合物首次在菊花挥发油中报道。樟脑、冰片、(+)-β-芹子烯、长叶烯、卡拉烯环氧化物分别占挥发油的5.800%、13.288%、19.489%、8.690%、8.074%,这4种物质在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在已鉴定的α-香柑油烯、α-衣兰油烯、9,10-脱氢异长叶烯、(+)-氧化喇叭烯、加氢环长叶烯氧化物、斯巴醇、β-羟基-α-古芸烯、脱氢β-古芸烯氧化物、8,9-脱氢异长叶烯、α-香附醇、α-古巴烯-8-酮等11种化合物在菊花提取物中未曾报道过,它们占提取挥发油的5.622%,占已鉴定化合物的7.237%。

王亚君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滁菊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GC-MS鉴定化学成分。滁菊挥发油中分别检出182个色谱峰,鉴定为5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3.22%,β-芹子烯和龙脑是滁菊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17.85%~12.84%,为滁菊质量评价提供了物质基础。

葛永斌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滁菊挥发油,研究发现菊花挥发油总量的含量依次为:滁菊>亳菊>贡菊>杭白菊,滁菊挥发油颜色呈现黄色。段崇霞等研究发现滁菊挥发油占菊花干重0.524%,GC/MS分析滁菊挥发油含有46种化合物。

徐秀娟等分别采用减压水蒸气蒸馏、亚临界萃取和分子蒸馏技术制备出三种滁菊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了滁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发现滁菊挥发油中可鉴定出79种化学成分,包括有机酸类8种、酮类14种、醇类18种、烯烃类25种、酯类7种,以及其他成分,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为龙脑、β-芹子烯、β-倍半水芹烯、(E)-β-金合欢烯、蒿酮、马兜铃烯环氧化物等。

沈洁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滁菊鲜品与干品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化学组成,气质图谱显示滁菊鲜品中鉴定出43个成分,占总峰面积的77.08%;干品中鉴定出41个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0.35%;鲜品中有8个成分在干品中未测到,干品中有6个成分在鲜品中未测到。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显示滁菊鲜品/干品的相似度不高,说明滁菊在干燥前后化学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张玲等研究发现硫熏滁菊中挥发油含量高于微波滁菊,证明硫熏加工方法更好地保存了滁菊的有效化学成分,传统加工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黄贵凤等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分析,提取和鉴定滁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通过比对色谱数据库的保留指数和TOF/MS的谱库检索,共鉴定出挥发油中的92种组分,其主要成分为萜类物质,占已鉴定化合物的66.74%。此外,首次在菊属植物中初步检出3,4-二氢-β-紫罗兰酮、5,6-环氧化物-β-紫罗兰酮、3-羟基-5,6-环氧基-β紫罗兰酮等3种重要的花香类物质。

詹歌等以新鲜滁菊为原料,研究真空冷冻干燥、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对滁菊抗氧性、抑菌活性、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发现三种干燥方式处理后的滁菊可以鉴别出来的挥发物分别有71、88、56种物质,证明干燥方式对滁菊挥发物含量和种类有影响。

综上所述,滁菊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樟脑、龙脑、冰片、(+)-β-芹子烯、长叶烯、卡拉烯环氧化物等。滁菊原料、提取工艺、鉴别方法等对得到的滁菊挥发油成分含量、化合物鉴别有较大影响。为了得到品质更高的滁菊挥发油,还需要研究者不断优化传统提取工艺、探究新型提取工艺,并深入探究挥发油的鉴别手段。

二、滁菊挥发油提取方法研究

植物挥发油的常见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酶法、固相微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亚临界流体萃取法等,现有的研究结果为滁菊挥发油提取工艺的改进提供借鉴。

1、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汽蒸馏法一直是植物挥发油提取最为常用的方法,在白菊花、柑橘果皮、香茅草、玫瑰、花椒等原料的挥发油提取方面得到应用。此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难溶于或不溶于水的成分提取。但是容易造成易水解成分发生水解及原料焦化等,从而造成挥发油产品质量下降。实际中为了提高挥发油提取率,可以增加超声波进行辅助。

周国梁等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分别以原料粉碎度、加水量、浸泡时间、蒸馏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发现影响滁菊挥发油提取的最主要因素为粉碎度,其次为蒸馏时间、加水量、浸泡时间,滁菊中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菊花粉碎度80~100目,14倍加水量,浸泡10h,提取13h。贾小丽等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菊花脑花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分析出约50种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樟脑(9.92%)、β-倍半水芹烯(7.75%)、石竹烯(5.98%)和檀香醇(5.87%)。

2、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般选择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流体,非常适宜于热敏性物质的萃取分离,而且萃取物中无有毒化学成分残留。该方法目前在野菊花、当归、银杏叶、金银花、黄花蒿等中药材挥发物提取方面得到较好应用。沈懋文等利用超临界CO2萃取野菊花挥发油,发现影响提取率的因素显著程度排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薛焰等以滁菊为原料,研究发现,采用萃取压力10MPa,萃取温度45℃,分离温度45℃,超临界萃取2h,再用22倍量的70%乙醇提取2h,得到滁菊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二氧化碳石竹烯水芹烯白菊花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