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好的時光》與Hygge(上):酒精計畫不只是一個普通實驗,它是丹麥人日常的具象化與極端化

  发布时间:2024-05-17 14:41:10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電影《醉好的時光》Another Round)獲得2021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劇情講述四個丹麥的中年男教授對於一項酒精假說的試驗。挪威哲學家兼精神科醫生芬恩・史考魯德Finn Skarderud)認 。

電影《醉好的醉好時光》(Another Round)獲得2021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劇情講述四個丹麥的時的具端化中年男教授對於一項酒精假說的試驗。挪威哲學家兼精神科醫生芬恩・史考魯德(Finn Skarderud)認為:人類天生缺乏0.05%的光與個普血液酒精濃度。如果將體內酒精濃度持續維持在這個醉而未醉的酒精計畫狀態,人會更加放鬆、通實更有靈感,驗丹與極事業和社交等表現都能更好。麥人這四位主角以身試法看似只是日常一個實驗,放在丹麥的象化脈絡中卻是社會的縮影、對文化的醉好反省,以及對丹麥哲學家齊克果的時的具端化致敬。

酒精計畫是光與個普丹麥日常的具象化與極端化

酒精在不同文化中代表不同的意義。在一些文化裡,酒精計畫喝酒代表的通實可能是頹廢、消極。驗丹與極但在丹麥人的眼裡,喝酒代表的是風趣、解放。片中主角馬汀在電影一開始以無趣的形象現身──在妻子眼裡,他不再像年輕時一樣幽默有活力;在學生眼裡,他是一個古板又嚴肅的歷史學教授。

正當他深深煩惱於他的中年危機時,他和三位同事湯米、彼德和尼古拉一起慶祝尼古拉的生日,三位同事都高舉紅酒杯慶祝,卻只有他為了隔天早上的工作而選擇不喝。三位朋友見他眉頭深鎖,詢問他最近發生了甚麼事,他卻不願意透露。終於喝了一口酒之後,他起先喝了一口水,試圖稀釋酒精、克制自己,然而酒精微微開始作用之後,他一口接著一口地喝,眼眶也開始泛紅,說著自己不喝酒、也沒什麼朋友。三位朋友尷尬地面面相覷,有點不知道該如何回應,直到酒精又發揮更多作用後,他們開始醉醺醺地開著玩笑、跳著舞、還在馬路上打打鬧鬧。

不喝酒就沒朋友是血淋淋的現實。身為丹麥哥本哈根大學交換生的我,曾參與酒精研究專長的社會學教授Jacob Demant分享他的研究,研究便指出在派對或聚會上不喝酒的人,被大多數的丹麥人認為是無趣的、無法融入派對的,這些不喝酒的人也自認難以融入。丹麥人工作時數短、派對時數長,而酒精又是派對必需品,怪不得微醺和買醉的頻率皆居於歐洲前五,單論青少年的平均每次飲酒攝取量更是居於歐洲之冠。

丹麥人常用Hygge這個詞來形容自己溫暖舒適的心情狀態,或代表所從事的放鬆活動。Hygge作為丹麥的核心價值,它非常頻繁地被人們在日常中實踐。丹麥做為幾年前全世界最快樂、現在仍然在排行榜前段的國家,Hygge文化被認為是國民快樂的秘密。當我們把上述的事實連結起來,可以發現酒精的頻繁攝取和快樂的程度之間似乎有某種正面的關聯。

因此我認為電影中的酒精計畫不只是一個普通的實驗,它是丹麥人日常的具象化與極端化。背後的質問是:如果每逢周五和假日的飲酒狂歡和Hygge能給人一個逃離現實、釋放壓力和展現自我的空間,那何不試試將它拉長、再拉長,甚至無時無刻不處於這種狀態?

0.05%的平衡

這也可以說是馬汀在喝了酒、失控後對自己的質問。面對中年危機,他發現自己變得過時、無趣、缺乏活力、循規蹈矩,於是開啟了酒精計畫,其他三位教授朋友也加入,在白天需要授課的時間將體內酒精濃度維持在0.05%(電影裡提到0.05%是一兩杯紅酒就能達到的濃度),以檢視工作和社交關係的改變。

醉好的時光_劇照3Photo Credit: 《醉好的時光》劇照

微醺的他們分別在各自的教學課堂上成功拉近了自己與學生的關係。例如音樂老師彼得將教室的窗簾拉起,營造光線昏暗的氛圍,並以幽默的言語引導學生在合唱時聆聽彼此的聲音;馬汀在歷史學課堂上不再呆板授課,而是將偉大歷史人物的飲酒習慣帶入課堂中來和學生互動,並廣獲學生喜愛。彼得改變光線以及說話的方式以營造一個讓人舒服的氣氛;拘泥的馬汀竟然在課堂上不按牌理出牌,某種程度上都是酒精引導他們做出的非理性行為。

缺乏酒精的他們無法和學生親近、無法突破社會和自己給自己的框架,但酒精之於他們就像活水,替他們的教學注入活力,對於主角馬汀而言,更讓他勇敢地跨出一步,嘗試和妻子與孩子修補關係。

超過0.05%的失衡

然而如同一開始的嘗試,餐桌上的馬汀一喝就停不下來,啟動計畫的四人也無法停在0.05%的濃度。他們決定嘗試喝個爛醉。那一晚他們狂飲狂歡,像小孩一樣地在屋裡喊叫、在超市裡摔破東西、在房裡尿床。計畫執行的當下很快樂,但酒醒後回到現實,他們有的被校方制裁、有的被家人責難,所有的事業和關係都變得一蹋糊塗。

尿床的尼古拉被妻子認為沒有能力照顧小孩,馬汀的妻子則說「整個國家都像瘋子一樣開始喝酒」,言下之意是馬汀也瘋了,也暗示了馬汀是丹麥人的縮影,酒精的過度攝取與濫用正是部份丹麥人現在面臨的問題。

反思快樂與飲酒文化

在丹麥這個最快樂的國家,卻有許多像片中主角們一樣壓抑的人。片中除了這些中年男子之外,也帶到青少年,顯示這是一個跨世代的議題。《醉好的時光》雖然呈現了酒精所能帶來的好,但主線劇情也應證了過猶不及這個老套的道理。一兩杯的紅酒能使人放鬆、激發創意與想像力,甚至帶來社交與事業上的成功,也能製造快樂。但時下丹麥人的問題便在於酒精攝取的方式與份量。

問題不只出在於酒精的成癮性,在丹麥的案例裡,為了迎合派對氛圍、表現得成熟而喝;為了Hygge以及釋放壓力而喝;為了快樂而狂飲到失控等等都是文化、社會壓力所帶來的結果,彷彿除了喝酒以外,沒有其他能夠交到朋友、與人親近、解決問題、宣洩壓力,或是保持快樂的方法。

本片指出了快樂國度中被壓抑的不快樂因子,也指出更多的酒精攝取並非好的解決之道,反省了人和酒精之間的關係。然而,我認為本片引用丹麥哲學家齊克果的思想,也是在暗示酒精這一種逃避(escape)方式之外的其他出口,我在下一篇文章中會詳細討論。

延伸閱讀

  • 《醉好的時光》與Hygge(下):循環於絕望與失衡之中,與齊克果的存在主義相互輝映
  • 丹麥式排外:「hygge」文化如何劃出外人難以跨越的界線?
  • 忘年之交的可能性:來到丹麥,我才發現年齡與輩分真的不是問題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